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陕西山阳:农民增收的绿色密码

2022-08-09 08:14  西北信息报

时值盛夏,满眼皆绿。核桃、板栗果实压弯了枝头,中药材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

8月2日,在山阳县十里铺街办十里铺社区120亩药果套种基地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平江看着已经挂果的红仁核桃喜出望外:“没有想到第三年核桃就挂果了,这些苍术明年采挖后,核桃就进入盛产期,每亩收入超过10000元。”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林业产业厚积薄发。今年上半年,山阳县完成造林绿化6.58万亩,实施核桃标准化管理4.08万亩、板栗标准化管理4.6万亩,新建中药材基地5.82万亩、示范基地2.6万亩,实施野生中药材抚育管护2.3万亩,发展林禽养殖3万只、林畜养殖0.8万头、林蜂养殖0.35万箱。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注重帮扶,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农民增收一靠产业,二靠就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产业帮扶中,我们着力培育五大流域三大产业集群,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山阳县林业局局长张涛说。

今年以来,山阳县林业局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发挥林业优势,整合各类资金,突出磨沟河、峒峪河、金钱河、唐河、靳家河五大流域,因地制宜、一域一品、整村推进,强力打造核桃、中药材、板栗三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守基础。

——突出特色品种,加快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筹措核桃产业资金750万元,共组建专业队13个220余人,以磨沟河、峒峪河等五大流域示范村为重点,新建红仁核桃示范基地0.2万亩,实施红仁核桃嫁接改造0.35万亩、核桃示范园病虫害飞防1.5万亩、核桃标准化管理4.08万亩,建成核桃示范路11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个。

——突出优势品种,加快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筹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万元,突出“连翘、黄芩、五味子、苍术、天麻、林麝”六大优势品种,以十里铺、色河、户家塬、板岩、天竺山、法官、漫川关等镇(办)为重点,新建中药材示范基地2.6万亩,带动全县新建中药材基地5.82万亩,实施野生中药材抚育管护2.3万亩,建成连翘示范路22条,培育中药材专业村6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8个。

——突出科学管理,加快板栗产业基地提升。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万元,组织开展板栗综合科管技术培训6场次328人,以高坝店、天竺山、漫川关、户家塬、小河口6个镇为重点,实施板栗综合科管0.4万亩、病虫害飞防0.6万亩,指导全县完成板栗嫁接改造1.62万亩、标准化管理4.6万亩,建设板栗生态示范园3处1200亩。强化板栗保鲜贮藏、加工仓储等方面校地合作,积极引导、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完善加工营销体系。

——突出区域特色,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建设。投入林下经济专项补助222万元,以户家塬镇森泰、城关街办秦东鸿园、十里铺街办青初味元、高坝店镇北竺公司4家林麝养殖基地扩建为重点,新建王阎镇蜡烛山林麝养殖基地1处,指导扶持全县发展林下种植0.5万亩,林禽养殖3万只,林畜养殖0.8万头,林蜂养殖0.35万箱,实现“长、中、短”产业有效结合。

山阳县林业局副局长王晓雄告诉记者:“我们不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推动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农民药、果、林的收入连年增加。”

强化带动,农企牵手实现互利共赢

受自然条件制约,山区的群众发展产业习惯于单打独斗,“养女不算饭钱”的观念由来已久。因而,自主经营投入大,收益小。

在张涛看来,建立农企合作共赢机制,将农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借船出海”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据了解,山阳县探索推行“产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联农带农方式,农户以代养托养、订单种养、入股分红、就近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联农带农实现互利共赢,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步“先手棋”。2014年,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法官镇两岔口村建成高标准核桃示范基地4130亩,发展以核桃、茶叶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3200亩,中药材面积2600亩。带动农户203户620人从事林果业、种养业和就业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8023元。

据介绍,该公司推行共建联营方式,在建成核桃示范基地4130亩的基础上,与其他农户联营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村组合作经营1669亩。与此同时,该公司依托市县扶持立体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不断巩固提升主栽品种,利用林下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核桃园下套种油(药)用牡丹2000亩,鼓励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以林药、林经等模式的林下种植,栽植油用牡丹、黄姜等中药材1000亩,以短平快产业收益弥补中长期产业投入,产生了复合效益。在企业带动下,农户每户发展短期产业2项,年实现收入1.3万元;参与基地管理年分红3000元,362户群众每户每年土地租金820元;园区长期用工11个人、月薪3000元,临时用工8600多个,年支付工资68万元。

发展林果能增收,特种养殖奔小康。“三年时间,我代养林麝收入42.3万元,纯利润达到22.3万元。”在户家塬镇关上村,脱贫后陈兴贵高兴地说。

今年56岁的陈兴贵,身患残疾还要在家照顾90岁的老父亲,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几年前,陈兴贵与山阳县森泰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代养合作协议,从2019年代养2对林麝开始,到今年6月底,共产仔16只,目前已交公司销售12只,收入37.5万元,产麝香120克收入4.8万元。

山阳县森泰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说:“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与农户签订林麝代养协议,带动户家塬镇关上村29户、西沟村15户、小河口镇马家山村23户、杨地镇白马塘村8户。”

生态富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林业经济怎么抓?农民群众如何富?近年来,山阳县林业局按照政府主导、强力推进,产业扶持、联农带农,强化科管、提质增效,抓点示范、带动发展的思路,打造了一批规模化、规范化核桃、板栗产业示范基地和专业村,引领全县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山阳县林产中心主任涂玉林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县核桃发展到65.3万亩,其中良种核桃28万亩、红仁核桃0.485万亩,以家金、智源、金桃、鑫淼公司为主的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开发核桃系列产品6大类13个品种,核桃年产量2.6万吨,实现产值3.9亿元,户均增收3500元。全县板栗发展到50.3万亩,挂果面积38.679万亩,产量0.6622万吨、产值3973.2万元,板栗产区户均增收1656元。

事实上,地处秦岭腹地的山阳县,不仅山上有“摇钱树”,而且地里也能生出“金疙瘩”。数据显示,目前全县中药材总面积发展到58.45万亩,其中以黄姜、连翘、五味子、黄芩、苍术、白芨为主,人工种植42个品种面积发展到31.68万亩,以连翘、五味子、金银花、葛根为主,20个品种野生中药材抚育管护面积达到26.77万亩。林麝养殖1700余只、梅花鹿58只、鼯鼠2万余只;建成金山中药材种植科普基地1处,建成王阎镇、法官镇、中村镇、板岩镇、高坝店镇连翘、牡丹、花椒、苍术、艾叶等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22个,培育中药材及医药加工企业17家,全县中药材年产量28.63万吨,中医药年总产值达18.58亿元,药业户均纯收入近3000元。

生态富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色河铺镇桦栗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方有流转荒坡500亩,栽植连翘35000株,实施连翘黄芩套种模式,达到以短养长效果,带动30余户群众务工,人均务工收入1000元。赵方有说:“这些连翘树过上三五年就进入丰产期,我和老婆就靠这些‘摇钱树’结出的‘金豆豆’养老哩。”

药果种植已经成为山阳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户家塬镇关上村60岁的王德银,死心塌地认准了中药材种植。12年前,他从砍树种木耳、栽天麻,到现在种植中药材,与山打了一辈子交道,才明白靠山吃山还要爱山护山。目前,他种植白芨、苍术、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平均每年收入七八万元。

“我们要围绕打造‘3+N’产业集群,找准林业产业发力点,强化重点环节技术攻关,坚持全产业链推进,切实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核桃、板栗、中药材、林下经济四大产业,让林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经济增长新亮点。”张涛说。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