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让碧水蓝天成为永恒的福祉

2022-08-26 14:15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朱媛媛 见习记者 吴宁

勉县地处汉中盆地西端、汉江流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一。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县域,沿岸是全县经济核心区域。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以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等支柱行业为代表的工业大县,了解该县怎样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互利共赢。

加强自治与监管,让绿色发展动能更足

炎炎夏日,漫步在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厂区,厂房掩映林间,处处绿植覆地,看不见烟尘,闻不见异味,听不见噪音。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生产品种钢材16.5万吨,日均耗水1.7万立方米,投产10多年来,没有向汉江排放过一滴废水。”该公司动力能源中心水运车间副主任刘晓滨介绍,公司采用“分质供水、梯级排水、循环利用”的创新思路,加强节水技术攻关和创新,建立了六大生产系统的中央水处理中心,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相应的生产工序,循环使用率达到100%。

与此同时,持续推广不用新水或少用新水的生产工艺,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和重复使用率,做到水尽其用。目前,汉钢吨钢新水消耗低于国家钢铁行业水效领跑值。

守住良好生态,治理是基础,监管是关键。近年来,勉县持续开展汉江“清澈”行动、河道乱象整治百日会战、入河排污口精准管理和“10+3”涉水行业等专项工作,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管,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同时,加强涉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涉水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施“一站式”管理,强化日常监管监控,责令企业做到持证排污,依法排污。此外,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禁捕要求,扎实开展“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抓好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确保县域水质稳定达标。

据了解,该县行政区域内汉江干流临江寺、梁西渡断面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优于国家控制要求的标准,堰河、南河、沮水、养家河等主要支流入汉江水质达到区划Ⅱ标准,汉江干支流水质全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标准。

治理与保护并重,让生态环境底色更亮

“过去,河水黑臭、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里淤泥沉积。现在,河水清澈见底,沿岸种满了花草树木,夏天,大人带着小孩在河边玩耍,黄沙社区汉江无坝堰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也为市民休闲纳凉提供了好去处。”附近居民纷纷说道,游客越多,说明环境越好,现在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游客陆陆续续前来玩耍。

问题积累非一日之寒,治理也并非一日之功。守护汉江是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企业敢于担当、政府主动作为,还需要上、下游共同参与,协同发力。为此,勉县建立“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环境保护区协调机制,与汉江上游的宁强县、略阳县,下游的汉台区、南郑区签订《汉江跨界流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与县气象局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与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签订《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合作协议》,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生态优良的人居环境。

为推进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全县在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设置大型“群众参与环保监督牌”,公布12369环保投诉热线,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各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零容忍”。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大力宣传环保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让经济与环保协同发展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熠熠生辉,10余家企业的梦想正一步步推进。这里不仅是该县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和循环发展的核心区,也是该县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项目审批到开工建设,两年时间企业在勉县扎下根。”陕西华晟永利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浪利介绍,公司凭借四条标准化自动化高炉熔渣制备无机纤维岩棉保温材料生产线,赢得勉县政府的肯定,目前,年产值达3.5亿元,每年减少高炉渣外排11.0万吨。

节能和延链引领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该县依托钢铁、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路,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废进行回收利用,使之成为生产水泥、保温材料的原料,既减少了排放,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此外,加大项目争跑力度,积极争取节能领域项目资金,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