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发展实绩更有温度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2022-10-12 18:16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周阳

我市包机送务工人员直达江苏南通等地务工 周阳 摄

民生,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回望过去的十年,人们注意到,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已经成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亮点。

过去十年,是我市民生建设节节拔高的十年,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住房、上学、就医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口碑中。

拓优势、补短板、出实招、见实效,当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各个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时,交出来这份“十年答卷”显得格外有份量。

兜底:强化社会保障

老百姓富不富,先看住房条件。

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贫困户何明哲,常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儿子自小双腿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全家生活就靠低保维持。近日,他一分钱没花就住进了政府集中安置的新房,两间小平房,门前有宽敞的硬化道路,屋后便是鸟语花香的山林,基本的家具和日常用水都没问题。政府还帮助他儿子在家里开起了网店,每月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何明哲逢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全靠党的政策好”。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感谢好政策”。鲁家坝村村民王钦松新房子的墙上醒目的标语表达了群众的心声。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工作。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累计搬迁4.26万户13.6万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一般农户人居环境提升2.1万户。建成饮水安全工程2155处,202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实现自来水通组到户。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十条标准”得到水利部肯定。

织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六张保障网,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助残脱贫工作经验在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会上进行交流。

学生上学、上好学校一直以来是家长关注的中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缓解学位供给紧张作为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之首,今秋,全市271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面投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考上线人数实现“十连升”,陕西理工学院升大成功,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营。县域内就诊率达85%以上,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被评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地区。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跃升至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9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列全省第2位。

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提速:加快城市更新

“我们在手续办理、土地征用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市教育局和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多次来到现场找路径、想办法,让我们感觉很踏实。”滨江新区白渡小学的负责人由衷的感叹:以前要一个月的审批办理,现在通过政府主导协调,一个星期就办好了!

中心城区的的市容市貌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修的人行道上没有出现私家车乱停乱放现象,盲道空了出来,流动摊贩变少了,背街小巷道路畅通了,临街违章招牌拆除了,街边“小广告牌”一夜之间“蒸发”了……这些质变,来源于“4111”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督导。

清晨,步入吴庄,古意盎然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特色的文化广场便映入眼帘。山清水秀间,户户如画,步步皆景,处处焕发着大美乡村的生机。吴庄村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现在吴庄不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被评为“汉中市美丽乡村建设标杆村”“汉中市标准化党建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10年来,汉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风貌景观塑造,把改善基础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坚持不懈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修建通组路、入户路,进行“油返砂”整治,建制村通客车率和通邮率、通动力电率、电力入户率、村级卫生室达标率、宽带网络和4G信号覆盖率均达到100%。“出门硬化路、手机有信号、抬脚上客车、物流到家门”已基本实现。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62万座,铺设镇村污水处理管网1.04万公里,750所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村级幸福院、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

小区变好了,道路变宽了,城市变靓了,心里更美了,成为汉中人民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和生活写照。

共享:创造高品质生活

每个晨曦中,每片暮色里,可以看见人们漫步于江边,徜徉在古城,你会惊叹汉文化元素正逐步被融进各式主题公园,与满城的绿树繁花交相辉映,在传统与现代中变身成探幽访古的城市会客厅。

汉中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工作的蓬勃开展,不仅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更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业态产生了多维融合,进一步延展了民生福祉,推动城乡环境、生活品质和城市品位的不断升级。

“这里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绝佳沃土。”在汉中聚力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继锋看来,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蓬勃发展的各项民生事业,不仅让生活、守护这里的汉中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成了“吸金石”和“引凤巢”,为高层次人才入驻、深耕汉中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理由。“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和未来。”丁继锋说。

我市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利益问题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为了让夕阳更美、朝阳更艳,市委、市政府将“一老一小”工作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成立领导小组,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合力解决老小有所养、老小有所学、老小有所乐的问题。2个养老机构被列为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零突破。“这家养老服务中心办得好,里边有单间、标间、小四合院,我们几个老头经常下棋散步、看书聊天,老年朋友也多,医疗、护理方面我们也满意,实在是我们老年人的幸福之家。”汉中东方健康产业园东方老年公寓68岁的郑大爷说。

在市民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之时,“共建”的种子也深植于每一个家庭、每一颗心。

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让这座有颜值、有质感的城市,交出的民生答卷有厚度更有温度。

回眸10年栉风沐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汉中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展望未来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长期任务,将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