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搬到移民小区时,因为没有营生,我还专门把白头发染黑,跑到西安工地找活干,结果工地负责人把身份证一看,超过55岁拒绝务工!回家还在纳闷中,没有想到社区给我安置了公益岗,每月有500元收入。”10月10日,在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大门内,龙培儒戴着红袖章查验着进出车辆和行人,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连声叫好。
今年60岁的龙培儒,是“十三五”易地搬迁户。2019年,他六口之家分配到120平方米三居室房子。由金陵寺镇任村的高山险路,搬迁到城周的绿化小区,土房瓦屋与窗明几净的生活对照,龙培儒自然乐得心里开了花。可是,面对儿子儿媳外出,老伴身患疾病,他还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忧虑。“这下子好了,党和政府为我们搬迁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有了收入保障,搬出来的日子越来越甜。”龙培儒说。
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怎样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商州区全面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大力开展“三巩固三提升”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稳定就业,强化“5+5”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从山区到城镇,由农业耕作转向务工就业,农民失地不失利。
“前山后山交通不便,过去日子难熬的没法说。”30岁的徐毅四年前从杨峪河镇金鸡村二组搬迁到小区后,于2021年3月去西安参加服装技能培训,回来后就进入天姿衣格服装有限公司社区工厂上班,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我家住在10号楼,工厂就在8号楼,中午厂里还免费管一顿午餐,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徐毅说。
据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主任李建涛介绍,楚山社区移民小区共有34栋搬迁住宅楼,安置了全区15个镇办98个村易地搬迁群众1804户7309人,其中易地搬迁户1656户6535人;生态移民搬迁户16户54人;避灾搬迁户168户720人。
“我们通过‘社区工厂招工就业、社区就业指导站联系就业、社区公益岗位安置、电商孵化中心自主创业、专业化培训就业、民非组织就业、劳务输出就业、抱团组队就业’八种途径,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238人,外出务工就业2381人,自主创业8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0人,就业培训375人次。”李建涛说。
把“三建三带”与移民搬迁后续帮扶有机结合,是楚山社区探索的有益途径。楚山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深化“支部+X+贫困户”模式,坚持社区“管房管人”和户籍地“管林管地”功能互补,按照“三建三带”要求,把社区工厂建在易地搬迁点上。目前,楚山社区已建成社区工厂4个,带动200余名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在商州区俊民林果专业合作社,几十名中老年妇女专心致志地进行核桃加压、剥皮。合作社负责人赵俊民说:“建加工厂三年来,已解决11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素有“核桃之乡”的商州区,核桃不仅在农民增收中占有一定比重,而且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我每天早上把娃送到城区一小,就赶回来到工厂上班,每月还能有2000多元收入,多亏了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易地搬迁户赵竹爱一边剥核桃皮一边说。
据介绍,楚山社区利用易地搬迁地域和资源优势,推行农事城办保障、就近教育保障、出行便利保障、医疗健康保障、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实行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四级网格管理,开展志愿者便民代办事项等,彻底解决了“非本土化”的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贴心服务。
通讯员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