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管是在网络语境里还是书面用语上,“熊孩子”一词,近年出现的频率有点高。比如,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我们往往叹一句:“这‘熊孩子’!”并且明显带有贬义。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陕西关中人把这类孩子称作“怂娃”,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当然,“熊孩子”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但当下网友们对“熊孩子”这一称呼却一致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没有家教、肆无忌惮的孩子,贬义远大于昵称。
君不见,某小区干净的墙壁上被“熊孩子”涂鸦得五颜六色,宣传画刚刚贴上就被撕得“面目全非”;在电梯里时不时乱扔果皮、纸屑,还随意按动电梯按钮、蹦跳嬉闹;在街道或公路某个偏僻处,就地大小便,家长甚或站立一旁“望风”;路过停在车位的车辆时,用钥匙等硬物偷偷划车后溜之大吉;碰见熟人、长辈不但不打招呼,还口出脏话甚至朝大人吐口水;吃饭挑食,老剩饭,喜欢吃的饭菜一扫而光,不喜欢吃的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翻去,饭毕,饭桌前狼藉一片;在公交车上,抢座位,从不给老人让座,满车厢疯跑,不时踩踏乘客鞋脚,也不说声“对不起”;过马路时不注意斑马线和红绿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排队时老爱插队、加塞,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旁如无人;不断向家长索要不该买的东西或提无理或过分要求,如不满足则哭闹不止甚或拳打脚踢家长;“熊孩子”到别人家玩,把客人家里凡他能够得着的东西一一翻遍,甚至损坏,也无所顾忌……如此等等。我们也许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还轻飘飘来一句话:“毕竟是孩子嘛,天性好动、好奇,没必要较劲,不用大惊小怪。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等话为“熊孩子”开脱。出于良知和责任,笔者认为兹事体大而非小题大做,必须对这些“熊孩子”的所作所为明确说不,我们再也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这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岁、七岁和十二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学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可见,三岁之前是一个人一生中关键期里的最关键期。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在十二岁时就定型了。决定孩子长大后能否成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父母和幼儿老师,而不是中小学和大学老师。“熊孩子”现象,说小了是丢人现眼、败坏家风,说大了,如听之任之则成家庭之灾、社会之害,成过街老鼠乃至祸国殃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您的子女、孙子女或曾孙子女不幸被言中,那就更要引起您的高度警觉了。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着一个家庭的体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就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现得一清二楚。每一个“熊孩子”都是家长惯出来的,“熊孩子”的背后是不称职的父母。据载,南宁某一航班因台风改签,多名孩子的家长让孩子大闹机场;某女士在影院观影时提醒坐在前排的孩子别吵闹,竟被对方父亲打伤;“熊孩子”甲因不服女班主任老师管教竟咬破老师的手,女老师用戒尺责罚,“熊孩子”当着全班同学面满地打滚,又哭又闹,班主任只得叫家长,没成想家长来学校,见状二话没说,就撕扯殴打女老师,致两肋骨骨折,幸亏学校保卫科急忙赶到才使事态没有扩大……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熊孩子”猖狂的背后,都是“熊家长”的过分溺爱、默许、袒护、纵容。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家长也当不了孩子一辈子的挡箭牌,等孩子的年龄走在其心智前面时,这个世界就不再会对他们做任何包容和护佑。可见,从来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熊家长”,时时事事溺爱会导致“熊孩子”有恃无恐,渐渐无法无天,最终,长大后成了看守所、监狱里的常客,父母即使肠子悔青都来不及了。
优秀的孩子,都浸透着父母辛劳的汗水。不管是古代版的孟母三迁、耳提面命还是现代版的三迁之教、父严子孝故事,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比起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影响更大的是父母对文化的认知;比起父母的职业和地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身份是否称职。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会指望孩子能自觉、天生优秀,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锲而不舍、严格督促孩子成长的优秀家长。“人习苟且非一日”大人尚如此,何况孩子!俗话说:“能给孩子好心思,不给孩子好脸色”“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长不直”“无规矩不成方圆”。
古往今来,对孩子的成功教育都离不开父母的“狠心”。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不忍心,其实是在逃避责任,本质上是在害孩子。当“熊孩子”对你的批评不理不睬或要求得不到满足哭闹最厉害的时候,也就是考验家长教育智慧地时候,此时你若不再纠正或不忍心“依”了他,那他以后还会犯同样甚至更大的错误,更大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会闹得变本加厉。教育孩子最大的骗局是:只要孩子快乐就好。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孩子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必定吃生活的苦。
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孩子过上更理想的生活,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从小养成孩子的感恩自立、读书求知、诚实守时、勤奋节俭、安全意识等好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愿我们都能学着做“狠心”的父母,拉着孩子一起跑,愿我们的孩子都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