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紫阳:“1126”机制让搬迁群众“安居”又“乐业”

2022-12-13 16:00  安康日报

(通讯员 雷红民 )紫阳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陕西省巩固脱贫成果挂牌督办县。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解决19291户64168名搬迁群众办事、融入和增收难题,紫阳县建立一张网覆盖、一本证定人、两项清单定责、六大工程促融入的1126双线管理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一张网络抓包帮。按照社区+网格+楼栋模式构建管理服务网格化工作机制,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县级以上单位包联、一支工作队帮扶、一名第一书记指导、一名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体系,对搬迁群众开展全方位服务管理。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合并运行,有效整合综治信息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视联网等系统,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上办、服务全覆盖的信息化治理网络。

一本新证双线管。由县公安局制定、颁发居住簿,让群众在迁入地获得公安户籍管理上的身份认定。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公安部门统一制定办事指南,明确居住簿使用范围和权限。理顺迁入地管理为主、迁出地协助帮扶为辅的双线管理机制,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

两项清单明权责。制定迁出村、迁入社区责任清单和搬迁群众权益清单,避免办事多头跑、两头管或两头都不管现象。迁出村负责搬迁户土地承包经营、林地管理、集体收益分配和分红;配合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迁入社区负责组织搬迁户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负责做好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文体活动等服务。搬迁群众在迁出地享有的各项惠农政策不变,同时还能在迁入地享受扶贫搬迁优惠政策及社区居民应有的各项权益。

六大工程促融入。实施防返贫底线坚守工程,通过多渠道排查,对风险人群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帮扶,坚决避免体外循环。实施产业就业增收工程,落实五个一批就业办法和各类创业补贴政策,鼓励搬迁群众返乡创业,拓宽就业增收门路。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有条件的100户以上搬迁社区实施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六小全覆盖,在800人以上的大中型安置点完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立大修基金和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医疗服务点设置,采取五师共管模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交通、金融、邮政、通讯、水务、电力、燃气等在安置区设点服务。实施社会兜底保障工程,积极开展困难群众信息排查,确保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有序衔接、有效落实。实施文明新风引领工程,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新民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紫阳县搬迁后扶1126机制的有效落实,厘清了迁出村和迁入社区职责,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及就业增收等实际问题,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今年9月,紫阳县1126机制促推搬迁后扶案例在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荣获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