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产业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后劲足——安康市现代农业园区十年建设回眸

2022-12-14 11:04  安康日报

通讯员 徐明妍

深冬时节,行走在安康的山山卯卯,养殖场里猪肥牛壮,设施大棚瓜果飘香,加工车间机鸣人忙一个个农业园区如聚宝盆镶嵌在秀美的秦巴大地上,讲述着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面貌改变、农民致富增收的振兴故事。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立地条件给安康农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早在2012年,安康便开始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十年的实践,园区规模大幅扩展、园区效益显著提升、辐射作用持续增强,不仅有效破解了立地条件差、环保约束多、土地成本高等现实难题,还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引领、园区承载、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品牌提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这片广袤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特色为翼,壮大主导产业

清晨,行走在蒋家坪茶山,云雾缭绕,一畦畦茶树紧密相连,像绿色的绸带铺满山间;不远处,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在茶园翻耕、施肥、修剪、补种茶树,忙得不亦乐乎

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趁着好天气我们及时对茶园进行管护,为来年春茶丰收打下基础。以前由于管理粗放,茶园产量低、效益差,种茶不如种粮。现在有了园区带动,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还不愁销,这块小茶园可是我们的金饭碗茶农汪虎边干活边高兴地说。

蒋家坪村有种茶的历史传统,但由于管理不善,1000多亩茶园成了荒山。2014年,村党支部抢抓农业园区建设机遇,引进企业建成平利县凤凰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党支部+园区(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把茶农有序组织起来,把荒山综合利用起来,按照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推动项目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

在园区的引领带动下,平利、紫阳、汉滨、岚皋、白河相继获批创建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茶园面积突破110万亩,茶产业成为安康富民强市、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特别是2022年平利县获批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县乃至全市茶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无独有偶,岚皋魔芋则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岚皋县按照政府主导、园区承载、科技支撑、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推进魔芋产业基地+加工+科技+品牌营销一体化发展,全县魔芋面积12.98万亩、产量14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魔芋之乡。2022年,岚皋县获评优秀省级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魔芋产业产值17.04亿元,带动1.6万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这是安康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聚集生产要素、壮大产业集群,以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市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以园区为承载,串点成片、连片成带、集带成面,累计投入276.3亿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8个,认定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524个,建成面积152万亩,实现产值331亿元,构建了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蚕桑6+X产业体系,形成了四级联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从星星点点到满天繁星再到众星捧月,农业园区已成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科技赋能,让农业植入智慧芯

陕茶1号是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系列地方标准的发布,对加快安康富硒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日前,在陕茶1号系列地方标准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的介绍道。

陕茶1号是汉滨区双龙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王衍成培育的茶树新品种,从1株到72株,从4分地到29.5亩再到如今的10万余亩,从一棵茶树到一个品种再到一个品牌、一方产业,陕茶1号凝聚了王衍成20余年的心血,也见证了园区孵化下,茶产业转型升级的蝶变之路。

安康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科研创新的主阵地,加大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力度,逐步构建了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融合发展机制。现在除了陕茶1号外,紫阳群体种安康黑猪安魔128米核桃花鲢等一批批本地良种应运而生,为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汉滨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大棚内的白菜、青菜、辣椒等蔬菜绿意盎然,棚外数据监测屏上的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大棚的温度、湿度、水肥等,当某项指标低于正常值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我们会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园区负责人刘瑞红介绍,即使人没在操控室,通过手机APP照样对棚内情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亦可用手机远程操控。

有了智慧农业系统,从阳光、空气、水到土壤层下,土地的脉搏均可以数据的形式被感知,还能自动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统计分析,实现精准管护和智能化生产。像双龙园区、忠诚园区一样,在农业园区的催生孵化下,科技创新赋予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引进新品种1849个、新技术1020项,自主培育新品种48个、研发新技术85项,培训职业农民30万余人次,全市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安康市把农业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先行区,积极探索科技+园区有效应用模式,通过园校院企等多种合作方式,线上支持园区建立从种植前端到销售末端的全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平台,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线下开展百队进百园活动,为入园主体及周边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推广服务,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为农业发展各环节嵌入智慧芯。

产业融合,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住特色民宿、赏千亩桑海、尝蚕桑盛宴,现在的乡村竟然这么高大上,下次我们全家还要来!走进石泉县明星村,头顶,蓝天白云倒映在天空之境观景台上,让人如入云端;眼前,整齐划一的密植桑园和错落有致的风情民宿相映成趣;远处,多彩的景观大道和古朴的乡间小道串出中国醉美桑海烂漫山色

这几年,我们借力鎏金铜蚕影响力,借助蚕桑资源优势,大力兴桑建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了蚕桑、养鸡养猪、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年总产值达2亿元。明星村党总支书记刘家满指着一望无际的桑园说。明星村是石泉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现有连片桑园6000余亩。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周边休闲农业、精品民宿、乡村酒吧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先后建成桑品种博览园、果桑采摘园、天空之镜、智能化蚕室等集科普研学、民宿康养、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体验项目20余个,仅旅游综合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业。

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村庄变乐园,从传统种桑养蚕、缫丝织布到生产研发、农耕体验、文化寻根、旅游开发,石泉县深入挖掘以蚕桑、农耕、丝路为内涵的金蚕文化,加快推进蚕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步伐。2022年,石泉县成功创建省级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蚕桑产值达12.53亿元。

近日,白河县天宝梯彩农园跻身全国第一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这是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后,白河县天宝现代农业园区获得的又一张国字号名片。自2011年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来,该园区以壮丽石坎梯田为景、以三苦精神为魂、以休闲农业为基,实现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安康山清水秀,文化底蕴厚重。在园区建设中,该市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红色基因等资源,大力推进农业+,把园区建设与休闲观光、民俗风情、电商产业有机结合,串点成线打造了一批精品农旅景点线路,培育了一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相促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形成了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围绕产业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农业园区已然成为融合发展核心区和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全市累计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58个,已有7条线路入选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4条线路入选陕西省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路,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

利益联结,让农民搭上致富车

我们这儿山大沟深,以前缺少致富门路,日子过得很清苦。后来,村里发展起了茶产业,还引进福建客商成立了闽秦茶业有限公司,我就把家里的土地入股到公司,每年除了分红,我还在基地当管理人员,媳妇平时也在园区务工,一家子的年收入近10万元。提起自己生活的变化,紫阳县双桥镇四坪村崔学元笑得合不拢嘴。

紫阳盛产茶叶,且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模式,以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将群众牢牢嵌在产业链上,培育壮大413家茶企、136家合作社,带动茶产业发展,建成各级茶叶园区130个,全县茶园总面积25.28万亩,实现人均收入4930元。2019年,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紫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像四坪村崔学元一样吸附在茶产业链上,致富在产业园里的村民越来越多

主体活则园区兴,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安康市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大力推进十百千万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先进生产力进园入农,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截至目前,已吸引3家国家级、62家省级、49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通过示范带动,加快园区建设进程,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暖阳下,旬阳市润农现代农业园区干净整洁的饲料生产车间和整齐划一的养殖基地煞是壮观。该园区是旬阳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园区,下设一个饲料厂和三个养殖基地,年出栏二元仔猪10万头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共赢是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为此,旬阳市创新实行订单生产、送仔还猪、就近务工、股份合作四种帮带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共享园区发展红利。目前,园区厂区就有150余位工人,年收入超10万元,带动周边300户农户发展生猪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成为农民的创业园、致富园。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安康市注重联农带农,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构建流转土地得租金、参与务工得佣金、集体分红得股金、信贷支持得本金、学习交流得真经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多渠道致富增收。全市各级各类农业园区直接带动农户27万人,辐射带动周边农业人口83万人,农业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50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05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786元。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那些因园而兴、因园而富、因园而美的动人故事必将伴随着涓涓汉水绵延流淌,汇聚起处处皆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安康模板。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