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金波 周亭松
织袜、翻袜、定型沐浴着春日暖阳,汉滨区五里镇朝阳社区家庭工坊户凌孝凤家里,12台织袜机正高速有序运转着,也编织着凌孝凤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还学到了技术,太适合我们留守家庭了。凌孝凤一边翻袜子一边乐呵呵地说。自从办起了家庭工坊,凌孝凤一直没得闲。
公公婆婆年龄大需要照顾,除了在家做几顿饭干点家务没事可做,想挣钱又走不开。现在好了,不但能照看老人,我们夫妻两人每个月还能净挣1万多元的收入,特别开心。 凌孝凤说。
说起家庭工坊,凌孝凤一个劲地点赞说好。在汉滨区,和凌孝凤一样,很多家庭主妇因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孩子上课后便有大把空闲时间,有时甚至觉得无事可做。这样的闲置、闲散陪读陪护劳动力在汉滨区大量存在。
2022年初,汉滨区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园区主抓、镇村协同,市场运行、互利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出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产业发展模式,在五里镇、大竹园镇试点推行家庭工坊,由企业提供设备,农户使用管理,把生产机器安装到群众家里,调试、培训后,让每一位有意愿的群众在家有岗、居家挣钱。
在家照顾老人的凌孝凤知道这个消息后,积极向社区申报,经过严格考察、培训后,作为首批13户试点户,凌孝凤感到很幸运。她叫回了在外务工的丈夫王开春,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生产。我上白班,我老公上夜班,如果日产量达到六千双,一天能赚六百多块钱。运行一年多来,凌孝凤和丈夫日渐得心应手,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这些织袜机更是我的织梦机,它帮我实现了在家挣钱的梦想。我们商量好了,近期再买一组机器,招几个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我也要学着当老板!凌孝凤看了一眼王开春,笑呵呵地说。
汉滨区曾是陕南国家深度贫困县(区),地处秦巴山区、土地贫瘠,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该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秦岭生态保护区,工业发展受限,农民60%以上的收入依靠外出务工。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在家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这样的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很容易返贫。
近年来,汉滨区为解决留守人员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环保劳动密集型新社区工厂191家,其中总部级企业12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但是,仍然有很多像凌孝凤一样的家庭,不能到新社区工厂上班或保证不了上班时间。为此,该区量身打造了家庭工坊40家,农户通过培训按工艺要求初加工完成后,产品交给企业验收,根据制作数量的多少获取相应报酬。
首批投入300台智能织袜机、缝头机带动家庭工坊40家200余人,弥补了企业产能不足的短板,规避了用工矛盾,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今年全区将再布局400家家庭工坊,带动更多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