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城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平台建设、产业升级、环境优化下足功夫,持续激发人才创业新活力,着力构建产才融合新局面,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人才+平台,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围绕产业链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借助辖区科研优势,组建运行秦创原长庆石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建成陕六建秦创原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运营咸阳化学剂一基地一平台两中心,吸引青年人才及高校毕业生等680余人,有效提升人才支持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化政校企交流合作,支持辖区企业与外地科研院所等通过科研联姻等形式协同攻关,华星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创新团队研发电子晶体,光电科技产业园与云南贵金属研究所合作贵金属应用,有效凝聚创新合力,破解发展难题。
人才+产业,转化应用持续扩大。借助产创融合趋势,推动人才向产业聚集,打造5G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光电子晶体材料特色产业等两条创新链,在此基础上培育延伸6个创新点科技型企业,带动链上14名高科技人才、26名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创新研发。支持辖区高校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打造4个科学家+人才队伍,新增科技经纪人40个,科技创新团队52家,有效转化45项科技成果,1项辖区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在咸阳市544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就地转化。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开展路演和科技政策解读会20余次,争取科技创新扶持奖补资金1200余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形成以业引才、以才兴业良好局面。
人才+服务,智力资源融合共享。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能源化工、电子信息、光电科技等支柱产业,建成60余名高水平专家在内的科技专家智库,为重点领域产业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联合辖区5所高校和1所科研院所聘请科技大使和科技顾问,建成5个专家工作站,向辖区企业派驻30余名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帮扶;引导3支专家服务团50余名专家下沉居民生活生产、教育教学等一线,开展科学技术指导、公共卫生服务、青年教师培训等服务,年均服务40余场次,帮带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90余名。
卫泽宇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崔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