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西 张俊 陈曦 郑运祥 赵漪湉 通讯员 储茂银
静静的任河从紫阳县毛坝镇缓缓流过,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矗立在河畔。水汇巴山夜雨,人文蔚起;馆存四镇贤能,气象宏开。这座吸引往来游客打卡的建筑是紫阳县任河片区乡贤馆,由毛坝镇调配地理位置最佳的近600平方米办公房,投资近百万元建成。这里汇聚着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物件,展陈着任河片区4镇的新乡贤个人图像、事迹,设有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功能区域,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地域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和交流联谊的信息中心。
从任河两岸山间岭上出生、长大再出发,沿着盘厢河,沿着绕溪河,沿着洙溪河,沿着麻柳河,一代又一代人来到任河岸边,汇入浩浩汉江,奔向黄河长江。每一个都是任河儿女,家乡永远对所有人敞开怀抱,我们期待有更多归雁返乡兴业,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书写新的人生篇章。站在乡贤馆门口,望着远去的任河,毛坝镇党委书记叶飞动情地说。
毛坝镇地处川陕边陲,曾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和其他脱贫地区一样,进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新阶段后,依然面临着搬迁后扶融入难、人才短缺老大难、农村群众增收难等问题。近年来,该镇充分调动乡贤力量,凝聚乡贤之心、汇聚乡贤之智、集聚乡贤之力,深入实施乡贤+模式,引导乡贤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将乡贤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形成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乡贤+基层党建 火车头注入新动力
这个五一假期,紫阳旅游景点火爆升温,毛坝镇观泉山庄创办人唐友平也显得格外忙碌。观泉山庄坐落在蜿蜒的盘厢河边,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乡村风情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亲水休闲,五一期间,每天都要接待40余桌客人。
家乡需要,是我最大的荣誉。唐友平在外打拼20余年,在毛坝镇政府乡音乡情乡愁的感召下,回到家乡投资创业。随着观泉山庄的发展壮大,现在每年要采购周边群众近百万元农特产品,带动70余人灵活就业,每年发放劳务工资70余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兴办民宿,带领观音村群众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唐友平实在的性格和实干的业绩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去年他被聘为观音村荣誉村主任。当上荣誉村主任后,唐友平更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说:荣誉村干部是一个荣誉也是一种担当,虽然不占编,不领取任何报酬,也没有硬性工作任务,但我们要尽心尽力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意见建议,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协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根本在党、关键在人。但由于移民搬迁和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三留守问题十分突出,毛坝镇60岁以上老党员占比高达51.6%,平均年龄58岁,党员队伍普遍老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
为了增强基层堡垒的战斗力,从根本上缓解农村人才短缺难题,毛坝镇放大寻人用人视野,聚焦乡贤能人、知名人士等群体,秉持柔性引才、人尽其才的思路,相继在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带动能力强、服务意识浓的优秀人才中,分两批礼聘荣誉村支书荣誉村主任共19人。
温家坪村荣誉村支书魏定全是远元集团上海区负责人,以委托代理人的方式回乡兴业,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腰庄村荣誉村支书龙伦立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帮助化解邻里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普法教育
像唐友平一样,这19名荣誉村干部以不同方式支持所在村党支部工作,协助村两委解决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大事,信访稳定、邻里纠纷、家族矛盾等难事,为有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该镇还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潜在荣誉村干部人选,通过党建引领、借智借力,把各方力量和资源汇聚在党的旗帜下,以此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力、战斗力。
乡贤+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有了新花样
春天,正是艾草生长的好时节。华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分装艾草产品。该公司负责人王华也正在车间忙碌,督促工人们加紧二期项目建设,待投入使用后进一步扩大产能。
王华早年在山西打工,后来开过奶茶店、火锅店,在经营快递运营点时受到启发,想把家乡农产品从线上向外销售。经过考察,他把目光聚焦在野生艾蒿上,与温家坪村、腰庄村等地村民共兴艾草康养产业。他累计投入近800万元兴建艾草基地3000亩、加工厂房4000平方米,目前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艾草种植回收、艾制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自主研发产品50余种,年营收近千万元,实现了集体收益、产业效益、农户增收、村企户利益互助共赢。
作为返乡创业领头人,王华当选县政协委员,并被当地创业者推选为青创协会任河分会会长。王华的创业经历激励了不少当地有志青年,一批勇敢创新、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创业者纷纷加入青创协会,会员们互通资源、互用渠道,一批创业者很快在特色农业、百货、餐饮、养殖等领域崭露头角,涌现出硒稀泉、群发农业、任河大酒店等品牌,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岗位、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帮扶形式,带动近万人不断拓宽增收致富道路。
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抓一批产业带头人,以能人兴产业,以产业带农户,以产业旺促乡村兴。能人大户从哪里来?一是向外招引,二是立足本土培育。从多年的实践看,那些生于当地,缘于乡情,将个人事业与家乡情怀融合的创业者,通常更能发自内心地作奉献,更能得到父老乡亲支持,这些人是乡村振兴最可依靠的力量。毛坝镇党委书记叶飞说。
近年来,毛坝镇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夯基础,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激发着一众返乡创业者的梦想,新乡贤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
在毛坝镇的乡贤队伍中,像王华这样的县政协委员共有4名,他们作为政协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支力量。刘光全既是政协委员,又是毛坝镇乡贤文化促进会会长。他积极引导广大乡贤集聚在党委政府周围,发挥乡贤人脉丰富、信息灵通、见识宽广的优势,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推动智力回哺、项目回归、资金回流,通过外联内引组织招商引资和归雁经济座谈会5次,签约项目13个、资金超4亿元,落地建设10个。
通过乡贤示范引领,毛坝镇从无到有培育各类市场主体36家,组建经济合作组织11个,培育市级产业园区1个、县级产业园区2个、集体经济示范村3个,培育乡村旅游、毛绒玩具、流水鱼、茶叶、艾草、花椒、香椿、土豆8个支柱产业,形成了全镇十个园区产业总体布局,辖区群众通过劳动力、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带动2000余户稳定增收。
乡贤+社会治理 老支书蹚出调解新路径
易地搬迁规模大、涉面广,周边4个镇15个村的群众都汇集到安置小区,加之留守老人因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怨气和孤独感,一度使毛坝镇矛盾纠纷连年上升。
聚焦治理短板弱项,2021年该镇借鉴枫桥经验,从政治素质过硬、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退休党员干部中,筛选了9名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的退休干部,组建了老支书调解团。
老支书们在新岗位上焕发出新活力,他们发挥地头熟、人头熟、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不仅成为化解矛盾的裁判员,更成为群众情绪疏导员和民情民意信息员。面对城镇生活不习惯带来的老年怨气、留守老人的心结病,老支书就成为倾听群众诉说的精神满足者,以老对老、以心换心,为其开好方、治心病。同时,老支书也能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老支书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方面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此毛坝镇司法所所长冯圣国感同身受。我们镇曾有一位侯姓老人,因对优抚待遇不满意,经常到各级政府串门子。我接案后,进行了大量走访和充分沟通,他经常来我这儿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冯圣国说,老支书调解团成立后,这个活儿就落在了老支书刘高礼身上,他经常陪信访人聊人生、谈家庭、串亲朋,同时帮助申请临时救助、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后来侯某再也没有上访过,见了我们都是笑着打招呼,还不忘道道咱们政府的好。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该镇进一步发挥老支书调解团党建品牌影响力,去年在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设老支书调解室,方便全镇人民群众来访、咨询、申请调解;推动老支书调解团与驻镇法庭紧密配合,做好诉调对接,与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密切合作、互相补位。
2022年以来,老支书调解团已接待群众咨询260余人次,40余件案件在诉前成功化解,取得了全镇无1例赴省进京信访案件、无1例恶性治安案件、无1例民转刑案件发生的显著成效。老支书调解团实现了与各村调委会、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无缝衔接,保障了矛盾纠纷的闭环处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处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