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渊通讯员 来涛 孟相源
6月23日,东方吐白,晨露凝珠。汉滨区晏坝镇田坝社区农场的玉米林里传来锄头破土的声音。居民王祥福早早就带着先天听力和语言残疾的妻子赵运连下地干活了。
他们两口子今年干劲格外足!种庄稼有瘾,只要不下雨,几乎天天都往地里跑,生怕错过好机会。
田坝社区副主任高秀仓直言,社区虽然有良田千余亩,以前却因为各种各的,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所以群众收益一直很低,渐渐地一部分人对种地失去信心而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的土地也就慢慢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今年情况大不一样。驻村干部天天扎在田间地头帮助我们,地免费种,农产品包购包销,社区农场上半年仅土豆就买了8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收入高了,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水涨船高。
高秀仓所说的田坝农场其实是晏坝镇花大力气引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运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再反包到户经营管理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技术指导,并按量按质计价回购农产品,从而解决了社区土地撂荒和群众就业问题,真正让搬迁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年初种土豆的时候,驻村干部齐下地给大家示范开沟起垄、下种、覆膜。收土豆的时候,他们又来了,脏活累活抢着干。今年我在农场包了9亩地,5亩土豆刚收完,刨除留下自家吃的还卖了一万五千多块钱,地里的糯玉米和辣椒还能卖一万多块,加上全家每月800多块钱的低保和残疾人补助,以及儿子在外打工挣的,年底多少还能存点。说起镇上干部对他的帮助时,王祥福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一只脚出意外截了,她又无法说话,扶贫搬迁安置以前,家里收入勉强能解决温饱,生活过得很紧巴,有时候买袋盐都要掏半天口袋。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的日子才慢慢有了盼头。王祥福说。
从靠政府给到靠自己挣,王祥福一家的变化是晏坝把作风建设转化成为民造福实际行动的一个缩影。
干部作风变了,为老百姓干的实事自然就多了。以前我们缺乏量化的、可操作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标准来考评督促干部。今年,汉滨区委在全区全面推行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机制后,我们才找到了强有力的抓手。镇党委书记刘世成说。
晏坝镇属于汉滨区边远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因此,刘世成认为,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机制的落实落地对于晏坝而言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该机制全面推行后,晏坝就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力推动它在全镇落地生根长出牙齿。一方面,狠抓精研指标、强化培训、集思广益三大落实举措,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设置网上网下意见信箱等方式,将实施方案意见建议征集范围从参与考核的干部职工扩大到村(社区)党员干部、区镇人大代表、群众,广泛倾听民心民意,切实把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声转化为绩效考核的方向和指标。另一方面,充分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倒逼干部工作在状态、服务群众上台阶、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出实绩,最终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撬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机制非常好,来得很及时。之前,干多干少一个样,时间久了让人寒心。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晏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向荣革说,我凭良心干了几十年工作,今年干得最顺心,因为浑水摸鱼的和双脚沾泥的现在体现得明明白白,干工作更有劲头了。
今年,向荣革在考核中一直位居全镇第一方阵。
作为全区的农业大镇,在实施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机制过程当中,晏坝更加注重让干部多点泥土味,多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多把好作风种到土地上。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晏坝镇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4万元,招商引资7100万元,发展粮油种植1.6万余亩,已实施撂荒地治理559.95亩,新建产业园区1个,茶叶生产突破80余吨,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向荣革又准备下村了。这次他要给胡家沟村独居老人元昌运送辣椒苗。他刚到院子里,一只卧在树荫下的大黄狗摇着尾巴径直向他跑来。老人闻声也迎了出来,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