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领略文化魅力,图书馆内尽享浓郁书香,夜色微凉来场CityWalk,夏夜潮运动燃烧卡路里……炎炎夏日,古城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消暑方式,多家央媒沉浸式体验西安“多样消夏”。
“文博游”玩转盛夏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市民游客消夏的重要选择。
8月1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发布公告:为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即日起在暑期实行“周一不闭馆”措施。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转发后,网友纷纷为其打破“周一闭馆”惯例点赞。
人民日报8月9日文章《陕西扎实推进文化传承发展》,聚焦陕西博物馆建设:“目前陕西已建成博物馆35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博物馆成为文物保护与展示的重要窗口。”
新华社报道《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里探寻史前文明》《陕西西安:秦腔艺术博物馆里感受传统戏曲魅力》,对这两所博物馆的相关举措表示赞许;《光明日报》相关报道则盘点了各地极具特色的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备受关注;凤凰网《西安周末好去处!这4个小众博物馆逛起来!》,推荐了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等虽小众但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中国新闻网报道《乘“移动博物馆”一日看尽长安花》,介绍了西安城市观光车“博物馆号”。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报《陕西公共图书馆:文化消暑让假期更加惬意》,新华网《陕西西安:图书馆里人气旺“充电”避暑两不误》等报道持续推送,“文化纳凉”成为西安消暑新时尚。
“夜经济”持续升温
夜经济+夜健身,解锁了西安消夏新方式。
新华社8月7日报道《古都西安:后备箱集市丰富夜间生活》,介绍了临近灞河、一个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景点——“西安后海”,报道称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西安的一些老牌旅游景点,催生了火热的夜间后备箱集市,打造出一个独特新颖的城市夜间消费形态”。
新华社报道《西安夜未央》通过10张图片,展现了西安着力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使古城夜色更璀璨,消费人气更旺盛的场景。
在社交平台上,以“CityWalk西安”为标签的各类出行笔记则反映了年轻人拥抱西安城市文化的全新旅行方式。“依靠古城墙,在顺城巷,西安的过去和当下在此交相辉映,这里人间烟火气息浓郁,文玩字画摊、水果摊、小吃摊与各类临街的店面错落杂居在一起,古城西安的味道在人们深入街巷的徒步丈量中亲切可感。”中国文化报8月12日稿件《游西安顺城巷触摸城市文化肌理》这样介绍。
中国新闻网《陕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链民众以“舞”讲述陕西故事》,新华网《双脚跑出“长安三万里”,古城西安“潮”运动点燃夏夜》等报道,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夜运动”正成为市民夏夜多元化“消暑”新选择。
“西安造”闪耀星空
8月9日,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数传分系统和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子系统的研制任务。”央广网报道为西安硬科技助力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点赞。
8月10日,由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西光壹号系列五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陕西卫星多项技术全国创新的消息。
创新是发展最大引擎。“在陕西西安,这家光伏生产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屡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今年以来,企业的出货量再次位居全球首位。”8月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播发《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报道时特别介绍了西安科技企业。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