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周平
县域兴则安康兴,县域强则安康强。近年来,安康市以实施一县一策为突破口,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见实见效,全市县域经济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县均实力持续增强。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9县(市)生产总值862.7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68%,较上年增加60.53亿元;县均生产总值95.86亿元,较上年增加6.73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395.1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66.6%;县均生产总值43.91亿元。县域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县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首位产业更加明晰。我市聚焦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和县域产业优势,动态调整完善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和细分领域,县域首位产业定位更加明晰,石泉县由富硒产业调整为富硒食品(预制菜),镇坪由中药产业调整为中药(黄连、独活、玄参等)。2022年,县域首位产业总产值475.5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55.1%;今年上半年,县域首位产业总产值255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64.5%。县域首位产业占据经济总量大半壁江山,发挥了舞龙头、补链条、兴业态作用。
消费市场活力释放。2022年全市9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8亿元,增长7.6%,岚皋县增速最快(10.6%),7个县增速高于县域平均水平(紫阳4.6%、旬阳7%)。今年上半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72亿元,增长6.9%,高于全市(4.5%)2.4个百分点,9个县(市)均保持增长。消费促进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平台承载提质增效。围绕打造城镇平台,我市将旬阳、汉阴、平利、石泉、白河5个县(市)划定为产业功能区,紫阳划定为农产品主产区,宁陕、岚皋、镇坪3个县划定为生态功能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提升产业平台,将全市原23个开发区整合精减至11个,压缩比例52%,石泉富硒预制菜产业集群、旬阳功能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力推进产业进园区聚集、功能在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围绕培育创新平台,积极主动融入秦创原,大力推进秦创原绿色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汉阴经开区获批全省首批秦创原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7家,2022年全市秦创原考核位列全省第5名。围绕做大融资平台,大力推行以市带县模式,市县两级融资平台由原49家整合至16家,资产规模由整合前636亿元增加至791亿元。
另据了解,安康县域面积占全市的84.5%,常住人口占63.9%,去年经济总量占比达68%,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占比为66.6%,无论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还是竭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发展都事关重大。
面对奋战下半年、打好翻身仗艰巨任务,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和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锚定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主攻方向,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科技赋能、开放招商,聚焦产业、大抓项目,城乡融合、协同联动,更好发挥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筑牢坚实基础。
具体措施上,首先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用好省上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接续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我市任务清单落实落细;其次要聚焦重点大抓项目,突出抓好县域首位产业项目库建设,强化一项目一策服务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要做大做强首位产业,聚焦县域首位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推动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格局。各县(市、区)要立足自身优势,持续做大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要着力提升园区能级,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优化总体布局,完善退出机制,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技术研发、检验监测、仓储物流、金融法律等生产服务配套,逐步实现主导产业入园发展。招引更多基地型、补链型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园区聚集功能和承载水平;要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统筹抓好县城、集镇建设,更好发挥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聚焦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任务,以城镇高水平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