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晓虎
冬日萧瑟,而地处秦巴腹地的紫阳县城关镇塘么子沟村的各个茶园里,仍是一片青绿。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金橘茶,茶农徐勋芳介绍,金钱橘采摘过后,果肉会被巧妙取出,剩下的橘皮经过清洗、晾干,在果壳内填入红茶茶叶,再次烘干后就做成金橘茶了。
从绿茶、白茶、红茶、花果茶再到陈皮白茶、金橘茶,益品源茶厂的产品生产贯穿了全年。上半年春茶能卖三万块钱,夏秋季能卖一万多。入冬了是农闲人不闲,金橘茶能生产两个月,能挣下6000元的工资。徐勋芳笑着说。
2017年,当地茶企尝试用紫阳红茶和金钱橘制作金橘茶,经过反复改进工艺,最终成功联姻。近年来,当地加快茶产业深度开发,延长茶叶采摘期和产业链条。截至目前,紫阳县种植茶园面积26万亩,发展茶叶加工主体400余家,开发绿、白、红、黑及调味茶等茶产品40余种,年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
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聂旺告诉笔者,从采春茶一季到现在四时有收,是持续在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深耕细作的结果,紫阳陆续出台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同时对于新产品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茶园管护上面进行科学标准化管护,坚持把茶产业链条做长做深,提升紫阳茶产业的综合效益,从而带动十二万茶农在茶产业链上稳定增收。
紫阳县一边把茶产业链做长,一边还花大力气将茶产业链做宽。
紫阳是中国第一条官营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富硒茶观光园就属于陕甘茶马古道景区的核心地带。跟普通茶园不一样的是,这里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分布在茶园间的多个茶室,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满目青翠的茶园里,好似人间仙境。近日,延安游客周佳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分享着。
紫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祥平介绍,目前该景区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做准备。该景区建设坚持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实现景区与村庄双重发展,为村庄带来人气、注入活力,实现产业发展景区带村、村企合作、能人带户新模式,建立了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各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茶为媒,紫阳县不断完善茶+旅游茶园订制+旅游一棵茶树认领等发展营销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县推出的半亩茶园营销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单一发展方式向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转变。吴祥平说,在山水如画的茶园里,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茶园,有专人打理,每年都能喝到自己茶园采摘下来的茶,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该模式以半亩茶园地为单位,面向企业和客户进行销售认领,企业认领半亩茶园后,可以获得到茶园旅游体验采摘、定制茶叶礼品等权益,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深度体验。
发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了一批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实现了茶叶生产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该县文旅广电局局长乌胜鸿说,后续,还围绕茶旅融合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模式,持续投资改造,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服务体系健全、旅游线路完整、文化主题显现、旅游产品丰富,陕西知名的茶旅融合型文化景区。
茶产业发展路子宽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路也宽了。
这几年,茶山一天一个样,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看到家乡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在外务工的赵丽丽夫妇也回到了村子,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如今生意很是红火,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在观江茶室,笔者看到了正在为游客准备茶点的村民陈远群。朋友们都很羡慕我,每天准时准点上下班,既照顾了家还能拿工资。
经过多年努力,营梁村茶产业蓬勃发展,成立了多家专业合作社,全村旅游从业人员150人左右,许多村民依靠茶叶和旅游两项产业,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紫阳县坚持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以汉江宿集高端民宿集群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全县4+3产业链,聚力实施生态旅游十大工程,推动各要素协同发展。同时,由县级领导主抓,县文旅广电局牵头,相关县级部门配合,大力实施旅游+康养+战略,不断完善茶+旅游文化+旅游等发展营销新模式,实现全县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