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演讲稿(一)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竞聘的讲台。我将尽自己所能,以诚心换真心,不让选择我的党组失望,不让选择我的同志们失望,对此我充满信心!
首先,请允许我对自己的稽查生涯作个简单介绍。本人xx年参加税务工作,与稽查工作结缘长达xx年。在担任稽查队当副队长兼税务检察室副主任时,积极探讨并推行二级稽查模式,成效显著并被推广运用;在分管稽查工作时,发挥稽查尖刀威慑作用,查补税款占税收总收入三分之一强;在当局长时,与时俱进推出“点上做大户、面上做行业”税务稽查工作新思路。所有这些成绩取得,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更离不开局党组和领导的关心与厚爱,离不开大家的大力支持。
稽查工作作为税收征管体系的最后一道屏障,担负着“外反偷骗、内防不廉”双重职能,是一项综合性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专门工作,这项工作对稽查局长岗位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面对当今经济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法律化发展的趋势,要求稽查局长必须具有较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和财税理论基础,具有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本系统的税收检查与整治规范工作,推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
假如此次竞职成功,我将积极探索和谐稽查之局、平安稽查之师和威慑稽查之旅新途径,最大限度发挥稽查打击、震慑、促管、增收职能。
一是搭建和谐稽查之局,我将注重纵向联系与横向沟通,通过搞好勤廉双述双评、深化稽查政务公开、推行实地回访制、完善廉政反馈办法等渠道,正确处理好稽查执法与经济建设的服务关系、与征管的联动关系、与地税稽查的联查关系、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关系、与纳税人的沟通关系,把握经济发展脉博,使稽查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
二是打造平安稽查之师,我将突出领导表率作用,引导稽查队伍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性修养、遵纪守法、廉洁从税,拒腐防变能力,做到长怀律己之心,长修从税之德,长弃非份之想,长思贪欲之害,并将反腐倡廉的各项要求融入稽查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将廉政建设与执法责任制管理、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同步完善制度、同步落实措施、同步考核奖惩,全力打造“阳光”稽查工程,形成内外监督并举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
三是谋求威慑稽查之旅,我将进一步健全各项稽查工作制度,规范稽查各环节各岗位工作数量、质量及成效综合绩效考核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奖惩到位;加大辖区涉案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和稽查案件协查,通过案例或制定规范性标准,健全税务稽查告知制度和稽查执法风险预警制度,规范涉税违法类型的证据类型和取证程度,提高税务案件结案效率,发挥稽查尖刀威慑作用;积极探索先外后内检查、延伸稽查、关联稽查、解剖式稽查等新型稽查方法,挖掘稽查深度,力求查深查透,促进税收秩序根本好转;积极推进稽查工作网络化电算化,培养出一支既懂税收业务又有较高信息操作技能的稽查队伍。
谢谢大家!
五分钟演讲稿(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同学们,相信听了这段词,大家已经猜到我要推荐什么书了,没错,正是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相信大部分同学都颇有了解,不过呢,还是希望大家听完我的罗嗦。
《三国》能吸引很多人去阅读,首先自然是情节出众,三国年间无疑是一个乱世,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在这段跌宕起伏的乱世风云中,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场场智慧与勇气的拼斗,都不禁让人心生感慨。但看三国,我们更应该品味其中的人物。
《三国》中的人物可谓是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刘备、关羽、曹操、周瑜,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就拿蜀国丞相诸葛孔明来说,杰出的才能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从他身上,我们同样也能学到很多。舌战群儒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的力量,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启示我们要学会恩威并济,而他的“挥泪斩马谡”更是要求我们能大公无私……当然,一些人物在故事中充当的反面角色同样能给予我们启迪,比如周瑜就因为心胸狭隘,堂堂一个东吴的大都督,最后竟落得如此一个下场。可见,《三国》之中的人物不仅鲜明,同样也能反映出许多问题,从而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读者。然而,正所谓文学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三国演义》的原形是东汉末年的三国纷争,同时又根据作者的观点添加进了一些内容。虽然这些加入的故事未必属实,但却使整部书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就如诸葛亮这个人物,他本身其实应该是个杰出的政治、外交家,而并非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在《三国》中,由于罗先生褒蜀贬魏的思想,孔明明显被神化了,才能全面不说,甚至能呼风唤雨,因而“不幸”被鲁迅先生评为“状诸葛而近妖”。而他的三气周瑜,同样并非真事。历史上的周瑜并非一个气量狭小的人,但罗先生如此写,却更突出了孔明的智慧,同时也让周瑜这个艺术形象更加鲜明,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被无数人铭记。而这样的一本书,又怎能不为广大读者所喜呢?
最后则是此书的文学性。作为一本名著,《三国》的文学性自然不差,无论是反映人物性格的细节,亦或是如《讨曹操檄》、《出师表》等三国名篇,都使得本书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赏。
好了,该说的都说了,希望大家看在我浪费这么多口舌的份上,去读一读此书。
谢谢大家!
五分钟演讲稿(三)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离开北京。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她的面前说,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处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