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一个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时,小小的蚂蚁也能成为大力士,跌跌撞撞的雏鹰也终能飞上蓝天……《激励孩子成长的励志故事(注音彩图版)》通过孩子最喜爱的故事形式,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和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故事主题明确,情节生动,叙述浅显易懂,语言质朴而活泼,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篇末设置的小栏目会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使孩子们变得敢于挑战,能够适应这个干变万化的世界。
每个小朋友都有理想:成为爱迪生那样用自己的发明为人类造福的大发明家,或者像鲁迅先生那样给人们带来丰富精神食粮的大作家……但小朋友们应该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平时勤奋努力、坚强拼搏分不开的。勤奋坚强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需的素质,也是每一个追求上进的小朋友应该拥有的优良品德。而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这种勤奋坚强的品德,则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职责所在。鉴于此,我们精心选择了这一系列的励志故事,让小朋友们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勤奋坚强的性格。本书选取的励志故事主题明确,情节引人人胜,叙述浅白易懂,语言质朴而活泼,非常适合小朋友们阅读。故事所配的可爱插画,紧扣故事内容,将故事演绎得更加生动、精彩。此外,故事结尾部分设计的“成长时光”,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点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以此来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深化认识,使小朋友们在寓教于乐中汲取到健康成长的养分。愿喜爱故事、热爱生活的小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收获,茁壮成长!
《激励孩子成长的励志故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的书可以使人拥有知识,充满智慧,更能塑造成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才。“我趴在书上,犹如饥饿人趴在面包上。”这句话是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所说,这也反映书在他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激励孩子成长的励志故事》丛书是围绕着一个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帮助孩子培养奠定成功人生的六大关键性格素质:勇气、分享、关爱、乐观、坚强自信与团结协作。书中将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改变孩子,让孩子可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健康人格的发展基础。其中《呆在屋顶上的小兔波波》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讲了小兔波波虽然生来有缺陷,却从不缺少爱,他的家人和朋友为了让他快乐,都在努力地呵护着他。可他还是无法面对嘲讽,总是逃避大家,变得脆弱而敏感,甚至有意回避家人对他的关爱,整天呆在屋顶上,直到他救下了一只小松鼠,开始关爱别人,才逐渐感受他外婆去世前讲的爱的力量,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对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寻找关爱。一切的家庭教育都应该建立在爱与被爱的基础上,爱与关怀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和原则。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情感共同体,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之间、祖父母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和睦相处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不仅收获着爱与体验,还将产生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心里学家罗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的,而孩子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2、让孩子富有同情心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更能够理解他人和关心他人,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获得的回报将是无限的。每个孩子都有同情心,但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够使孩子学会更加爱护和关心他人。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孩子渐渐学会区分他人精神痛苦的不同表现,并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关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同情他人的行为;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观念,积极地为孩子提供同情他人的机会。
3、让孩子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爱妈妈是“爱”的萌芽,是“善”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老师,他们把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感受来自家庭之爱时,应让他们学会回报父母的爱。如果孩子连对自己默默付出的父母都不知道去爱的话,又怎么能够很好地去爱周围的人、事、物呢?关心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关心。父母要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他们体会到父母照顾自己的辛苦。当父母累了一天回家后,可以让孩子主动给自己捶捶背,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疲惫;在孩子开始付出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爱是双向交流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关照父母之后,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学会关爱他人。
4、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学习关爱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家庭,另一条则是同伴关系。同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互相模仿的对象,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是儿童言行的参照群体。同伴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没有权威力量的干预,孩子更容易将自己的心里状态移植于他人的心里状态中。在同伴交往中,孩子可以感受同伴的心里状态,如高兴、害怕、恐惧、生气等,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交往,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也都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别人。教育孩子关心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时要主动把他扶起来,把好玩的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会交谈、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学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