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幸福院”的秘密叫“幸福”

2021-05-13 10:05  安康日报

记者 陈楚珺通讯员 袁宝

说起自己是如何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已在平利县城关镇中心敬老院生活2年多的柯自明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前前后后来了3次。第一次是在外面看。院子宽敞干净,花花草草也长得好看。第二次,我说明来意,工作人员细心接待了我。宿舍楼、食堂、后院我通通转了一圈,处处是欢笑声。第三次,我就带着我养的盆栽、养的金鱼和乌龟一起住进来了。虽然已经快70岁,柯自明的声音依旧洪亮饱满。

以前每年到了汛期,柯自明都要捏一把汗,往年住老房子,要是山洪泥石流什么的来了,跑都跑不脱。现在住敬老院就享福了,冷不着热不着,每天吃饭有荤有素,还有人嘘寒问暖。我们这儿300来位院民没有不满意的。一对比,柯自明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早些住进来。

在个别地方,因为运行机制落后、管理能力低下和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有的敬老院成了难以正常营运的空壳。而在平利县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却是入住率高、鲜有空床位。

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这里是敬老院,更是老人们的幸福院。平利县城关镇全镇共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63人。2017年,城关镇党委、政府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运转的思路,在刘家台村建设了平利县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建成后的镇中心敬老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该敬老院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院两制和移民搬迁政策的具体承载,也是平利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果、解决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而启动实施的工程。

据院长汤平安介绍,城关中心敬老院采取一院两制模式。除了五保老人之外,招收部分非五保老人,既充分发挥了敬老院作用,避免养老资源浪费,也切实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像柯自明这样身体状况良好的院民,如果自愿劳动,院里会补贴一些零花钱,而一些身体有残疾、常年多病的老人则会得到更专业的照料。

建院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健全食堂、财务、卫生、医疗、综合等管理制度。我们与平利县中医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也有派驻医生和护士坐班。我们还在老人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小组,相互之间开展帮助活动。工作人员实行轮休制,24小时值班值守,坚持做到和每位老人一天三见面。院务管理不留死角、不留空档。汤平安一边翻看今天院里的见面册统计一边说。

为了摸清老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性格爱好,院内工作人员深入细致地与每一位老人交心谈心,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建立、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内容。同时,通过充分挖掘老人们的特长潜力,调动他们参与管理服务、互帮互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把来自不同乡村、经历性格各异的上百位老人,融合成一个分工精细、互帮互助和亲密无间的温馨大家庭。

漫步至后院,几位老人穿梭在绿篱间,一位身穿迷彩服的汉子肩扛木材,满头大汗。我们正在扩建猪圈,现在住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按去年养猪的规模,吃不了几顿。这正是副院长袁相鹏。

面对经济相对薄弱、敬老院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院里积极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有效盘活敬老院的空闲土地,走出了一条不等不靠,以副补院的新路子。院里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特长,把入住老人分成生产组、养殖组,让老人们参与自己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活动,按老人的劳动表现,发一点奖励性零花钱。大家根据季节种上各类蔬菜瓜果,全部无偿供应给敬老院食堂,同时还开辟了养殖区,专门饲养猪、羊、鸡、鹅等畜禽,定期向老人提供各类肉食。在袁相鹏看来,这些量力而行、人人参与的互助活动,不仅帮助老人们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生活、增进了感情,还极大地降低了敬老院的营运开支成本。

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院里紧抓定期培训学习,将护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与服务质量挂钩,加强巡查和考核,有奖有罚。日常照料中,注重鼓励老人们参与饮食、服务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听取老人们及家属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为老人们提供亲情式的照料和康复服务。

养老问题的解决,考验的其实是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我们将继续从建立健全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机制、落实留守老人探访制度、有序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及适老化改造工程等,多措并举,多维发力!平利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王贤君坚定地说。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