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我党在宝鸡建立的第一支游击队——麟游游击队

2021-05-14 09:48  宝鸡日报

五月的麟游,山花争相怒放。老人在暖阳下悠闲漫步,孩子在学校安静读书,青壮年在工厂、写字楼、农田里逐梦奋斗……记者所到之处看到一幅幅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画面,拥有2200多年厚重历史的麟游县,如今正以蓬勃发展的势头翻开新的篇章。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将历史的指针拨回到20世纪30年代,重温那段难以忘却的记忆,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领导游击队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游击队驻地旧址。

反抗3天30多人参加游击队

从麟游县城向东驶出十几公里,在九成宫镇丰塬村的一处山梁上,记者开始徒步,下大坡、转大弯,再下大坡、转大弯,几番重复后,最终发现了土崖边有一排窑洞。

“到地方了!”丰塬村老支书赵朋军一脸严肃地说,这里就是麟游县第一支游击队成立的地方。他站在其中的一孔大窑洞前,讲述起当地广为传颂的游击队故事。

麟游县属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超过1200米,秋季易涝,冬天严寒。在过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让原本生活艰难的麟游百姓苦不堪言。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麟游播下了革命火种,让百姓看到了曙光。1932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听取了麟游地下党员赵伯经、王乐天的工作汇报后,明确指示赵伯经等人要紧紧依靠当地群众,开展游击活动。

紧接着,麟游地下党组织经过集体讨论和秘密筹备,组建了当地第一支游击队,该游击队也是宝鸡第一支游击队,赵伯经担任队长。为了迷惑敌人,缩小目标,游击队番号对内不对外。

麟游游击队的组建,让受压迫已久的当地百姓看到了希望。短短3天时间,就有30多人报名参加游击队。虽然当时游击队的武器只有驳壳枪1支和“汉阳造”步枪3支,但是革命者打击官匪恶霸、救民于水火的信心与决心丝毫不受影响。打土豪,分粮食,救济灾荒;发动群众,抗粮抗款,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等,成为游击队的主要任务。

从1932年冬,到次年六七月,游击队多次组织农民到邠县(今咸阳彬州市)的太昌、水口和甘肃灵台县的邵寨等地,打开官府和富豪的粮仓,救济贫民和灾民。

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受尽国民党反动派压榨之苦的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在成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当地群众踊跃报名加入游击队,到1933年6月,游击队队员达120多人,编为5个分队,武器装备包括步枪50多支、驳壳枪5支、冲锋枪2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麟游各地农会纷纷响应,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游击队和农会深得群众广泛支持,革命力量进一步增强,先后控制了麟游县东半片及麟游与邠县、永寿、乾县、甘肃灵台的相邻地区,形成了以丰子地、崔木为中心的游击区。这些地区的农民一度不向官府交纳粮款,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成为渭北山区独树一帜的“自由天地”。

较量 三场战斗后声名远播

游击队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多次派兵警下乡,枪杀游击队员,迫害游击队员家属。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3次大的较量。

1933年10月的一天,游击队集中30多人在申家塬休整。麟游县保卫团的两个中队闻讯前来偷袭,好在被游击队哨兵提前发现,游击队员们占据有利地形,并派出几名队员佯装怯敌造成北撤之势,诱敌进入伏击区。待团丁在爬坡之时,队员们跳出草丛,步枪、冲锋枪一起开火,吓得团丁慌忙向沟底逃窜。怎料,沟口已被游击队员严守,他们高喊“缴枪不杀”,团丁们感到插翅难逃,只好缴械投降。这次战斗全歼保卫团两个中队,缴获步枪100多支、子弹3000多发。游击队员对俘虏集中教育后发给路费,释放回家。而两个中队长企图逃跑,被击毙。

申家塬战斗遗址。

游击队全歼保卫团两个中队的胜利,刺痛了麟游县保卫团团长侯振国的神经。不久,他们再次倾巢出动,向游击队驻地碑子梁(今九成宫镇紫石崖村)一带扑来,打算“围剿”。游击队对此早有预料,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立即发起冲锋。敌人吓得全线崩溃,四散而逃,枪支弹药扔得到处都是。当时,游击队只有50多人,不到两个小时,击溃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缴获步枪150多支、短枪3支、子弹4000多发、战马3匹。侯振国被活捉,后来在游击队转移时,他企图逃跑被击毙。

游击队全歼保卫团后,敌人心惊胆战的同时,变得更加凶残,疯狂“搜剿”游击队。1934年1月1日,驻军麟游县城的营长王耀寰率领两个正规连的兵力,前去偷袭游击队。紧急时刻,游击队员凭借耕地里的小粪堆作掩护,辗转推进,击退了敌人先头连。接着,游击队分兵侧击敌营部和后卫连。顷刻,敌人大败。溃逃中,王耀寰负伤倒地,险些被俘。这一仗,虽未全歼敌人,但毙敌数十人。

游击队3次对敌武装斗争的胜利,声名远播,在陕西全省引起了轰动,国民党当局非常恐慌。

1934年6月,麟游党总支遵照陕西临时省委“把武装改编为地方团队,仍在当地活动”的指示,通过进步人士斡旋,按照“不调换人员、不调换武器、不进城驻防”的条件,与麟游县保卫团达成协议,将游击队改编为麟游县保卫团崔木区团(1935年初改为崔木保安分队),驻扎崔木镇。赵伯经任区团长,同时成立了中共崔木保卫区团支部。

此后,共产党领导的崔木保卫区团多次剿除流窜县域各地的国民党散兵及土匪,保障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调动了当地群众投身革命的积极性。最后,这支革命队伍融入了众多抗日武装力量当中,为抵抗外敌侵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承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如今,沐浴在春风中的丰塬村,处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丰塬村党支部书记赵红涛扳着指头说,现在村上有3100多亩核桃、1600多亩苹果、900多亩烤烟、1200只羊,还有两个大型养猪场……这个2400多人的山村,取得了喜人的发展成果。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赵红涛说,他们的故事永远是丰塬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游击队的生活十分艰苦,无薪饷津贴,衣服鞋袜也要自备。”麟游县党史研究室的一位干部说,游击队员白天隐蔽,夜间行军,翻山越岭,与敌较量。一日两顿粗茶淡饭,有时整天还吃不上一顿饭,但个个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据党史资料有关记载,麟游游击队自成立之日起,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三大政治工作原则,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被亲切地称为“咱的队伍”。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不但热情接待,还主动站岗放哨、通风报信,人民群众成了游击队的坚强后盾。

走进丰塬村村史馆,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讲述着这里发生过的红色故事,除了麟游游击队外,还有屡立奇功的革命先辈刘沛、掩护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的开明绅士王子楷,以及在解放战争中英勇战斗、牺牲的村民安兆林、何义生、刘培军、李建刚……

如今,麟游县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为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