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出舱也“在线”!西安分院中继终端全程护航

2021-07-06 12:31  西北信息报

7月4日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止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期间,西安分院中继终端全程护航。

出舱活动是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器外进行太空行走和作业的统称。在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的维修、维护及建造等任务。当航天员出舱成为常态,出舱活动的时间便会大幅增加。

出舱后,航天员将面临太空严峻的空间环境考验,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进行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测控通信尤为重要。那么,地面测控通信是如何全程支持保障出舱活动的呢?

要确保航天员与地面测控通信的实时畅通,就必须依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它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这对于保证地面与航天员的持续通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次任务中,航天员要实现在太空三个月的长时间驻留,并进行多次出舱活动,这也是对中继终端通信测控能力的一大考验。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中继终端与其它型号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保证在轨使用的长寿命,需要具备在轨可维修性。航天员的一项常态活动就是出舱,并开展舱外维修、设备更换等操作。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这对于之前的设计而言可谓一大突破。

虽然在前期设计生产阶段,研制团队已经为了可维修性修改了大量设计,但为了保障中继终端的高可靠性,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前,西安分院的研制人员已经在地面的真空试验环境对中继终端关键部件做了为期一年的加速寿命实验,模拟在轨长期运行状态,充分保证中继终端在轨使用万无一失。

太空出舱活动,不仅是对航天员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能力的一大考验。西安分院中继终端研制团队为航天员的每次出舱活动的通信全程保驾护航,为航天员与祖国母亲传递佳音。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