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洋县:尽锐出战掘穷根 众志成城摘贫帽

2021-07-06 12:33  西北信息报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政府公告朱鹮之乡洋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由此宣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革命老区县——洋县,尽锐出战掘穷根、众志成城摘贫帽获得巨大成功!

2014年扶贫伊始,洋县有贫困村110个,其中深贫村8个,贫困户26326户86038人,贫困发生率达23.2%。

“十三五”以来,洋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按照“六个精准”锁定整县摘帽目标,夯实帮扶责任,补齐设施短板,推进扶志扶智,发展致富产业,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帮扶政策。2019年底,全县11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5112户8521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9%。2019年,洋县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县区。

卯紧夯实各级责任强化队伍尽锐出战

该县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脱贫总要求,实行“县委常委抓块、政府县长抓条、人大政协抓点”,健全完善“一办十四组”工作推进机制和行业部门负责人专责制度。推行“一抓三促”“两社一会”、抓党建促脱贫“五大行动”,坚持“六选六不选”,优先从科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派驻村工作人员。截止2020年底,选派驻村工作队115支396人,9645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以“四覆盖四清零四强化”为抓手,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15个,培养储备村级干部后备力量1156名。“三级书记”遍访率达100%。该县率先出台驻村工作队工作保障细则,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经费、生活及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保险等关爱措施,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889人次,先进集体276个,提拔重用干部150人次,召回调整第一书记、驻村队员41人。2018年以来,洋县还通过专题培训、扶贫夜校等形式,培训扶贫干部4.3万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355名,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扶志扶智模式激发干群内生动力

以理论政策宣讲、四季评议评选、正反典型褒贬、倾心倾力帮扶为抓手,扎实念好“讲、评、亮、帮”四字诀,不断深化“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热情。每年开展各类宣讲300余场次,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开展道德评议活动400余场次,评树先进典型1000余名。设立“红黑榜”200余面,3221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脱贫先锋、美丽庭院等喜登红榜。精心创作的《党的政策好,努力加油奔小康》等20多个励志快板及《扶贫路上》等小品受到贫困群众喜爱。洋县“讲、评、亮、帮”工作经验在全市扶志扶智推进会上交流推广,并在《陕西宣传》刊登,为全省各地提供借鉴。

抓实抓细行业扶贫全力筑牢脱贫根基

该县探索实施“1+4+18+285+N”教育脱贫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行政、教育“双线”控辍保学机制,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5153.9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14005人次,实现了“零辍学”和精准资助不漏一人。

在健康扶贫方面,该县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落实“一降二提二免三保障”政策,实行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人口住院人次和报销金额增幅明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大病救治应治尽治,25种大病人员100%救治。

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10户,建成34个集中安置点,危房改造2933户。投资1.43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60处,解决31万余人饮水问题。2020年全县保障农村低保6734户14703人,其中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5640户12520人。2017年以来,该县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网改造、电力入户、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21个,完成投资92977.3万元。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81种14.29万亩,实现产值11.07亿元。2016年以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8205万元,建成扶贫产业园213个,其中二龙香菇、回龙架豆、龙亭火锅辣椒、槐树关红薯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带贫增收成效显著。洋县先后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2015年至2020年底,全县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1529笔36844万元,财政贴息2500余万元,惠及贫困群众8053户。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3360万元,撬动县内金融机构按1:10放大贷款,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该县建成18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25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服务网点覆盖96个贫困村。落实“七个一批”就业政策,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9127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次,公益性岗位累计上岗达11624人次。享受林业“三项政策”贫困户12691户44144人,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6542.2万元,人均增收1461.6元,加快了农户脱贫增收的步伐。

社会扶贫汇聚合力苏陕协作有序推进

该县调动8个中省级、16个市级包村扶贫单位、147个县级机关单位和57个县级企业扶贫积极性,共实施项目1012个,投入资金13242.18万元,引进资金2531.57万元。与江苏省如皋市对口扶贫协作稳步推进,如皋市6个镇(街道)、18个村(社区)、10所学校,3家医院、48个企业先后与洋县建立结对关系,财政援助资金1.59亿元,支持项目123个。招引10家东部企业落户洋县,总投资超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带动450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目前,占地32000平米的如皋产业园已投入使用,盛信电子等10余户外地企业入驻,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稳健推进消费扶贫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组建消费扶贫协会和18个镇办分会,成立消费扶贫工作机构和消费扶贫服务公司,注册“七只朱鹮”商标,举办大型消费扶贫现场对接活动,采取线上销售、农企订单销售等措施,扎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全县累计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45家202款扶贫产品,其中国务院扶贫办认定39家、113种扶贫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供应商20家,入驻“陕西扶贫空间”13家、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10家。建成消费扶贫线下专馆4个,线下消费扶贫专区1个。2020年消费扶贫达1.8亿元。《洋县“四轮驱动”消费扶贫解难添力》经验在陕西省脱贫攻坚简报刊发推广。

克难攻坚多方筹措精准保障资金投入

该县5年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271.7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5.46亿元,统筹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2142万元,解决住房维修等问题;投入2492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出台扩大门诊慢病救助补充性政策,设立60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奖励资金”。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连续两年省市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为“A”级。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坚持县级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管护、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长效机制,建立“两类人群”动态《预警台账》,对贫困户实行监测预警、动态监测帮扶,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规范扶贫资产运营,2016至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4272个,涉及投资328949.6万元,形成资金资产202539.8万元,已全部确权移交。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饮水管理、村级公路养护管理、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镇村电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管理等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抓产业园区建设、抓就业创业指导、抓基础设施建设、抓政策转接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落细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贫。34个安置点共配中小学及幼儿园64个、村卫生室41个、镇级卫生院11个。配套农业产业园28个、社区工厂(扶贫车间)20个,提供就业岗位4200余个,全县3141户有就业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中就业达5620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较真碰硬严督实导整改问题提质增效

该县制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及“责任追究办法”,先后组建18个问效问责组和6个业务指导组,开展常态化督导、专项考核。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审计力度,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作风督查组,对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等问题严肃查处。近年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07件865人,组织处理269件43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2人,诫勉谈话76人。

大胆探索持续创新脱贫攻坚亮点纷呈

洋县创新提出“精准核查到户、干部包扶到户、产业布局到户、措施跟进到户、政策落实到户、绩效考核到户”的“六到户”推进机制,用每户“小胜”换取全县脱贫摘帽“大捷”。探索“两上两下把四关”工作法,确保扶贫数据信息精准。在2019年11月底全国数据信息质量排名中,洋县位居全国第一。

该县还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实施有机产业引领、黑米提升、果业扩展、食用菌提质增效、药材突破加畜牧养殖整合的“1+5”产业培育计划和“5115”产业扶贫工程,开展“百队千人帮万户、精准扶贫当先锋”科技服务活动,举办第四届中国有机大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洋县朱鹮湖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十佳生产基地。

脱贫摘帽不停步,乡村振兴启新程。洋县将强化驻村帮扶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就业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贾军张彦丽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