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大龙
修复破损路面,整合、规范各类杆箱,增设便民座椅等城市家具设施,实现强弱电和通讯线缆入地。自今年3月我市中心城区开展“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以来,对人行道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提升改造。
为何要对人行道实施改造?目前人行道改造的进度如何?在人行道建管并重方面,我市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带着大众的上述关注,记者作了采访。
为何要对人行道进行改造?
采访得知,为全面落实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迎国卫复审和十四运环境保障为契机,启动了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将人行道改造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强力推进。通过人行道改造,着力提升群众出行环境,改善群众步行条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三市”建设和“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打造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由此,我市印发了《汉中市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37个市级主要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工作推进领导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建设共992个,预计完成投资930亿元,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人行道改造、违章建筑拆除、断头路打通以及架空线缆落地规整七个方面工作,并在3月1日召开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暨“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动员会。
截至6月30日 中心城区已完工54条人行道改造
“人行道上铺了厚实的渗水地砖,再也不怕‘积水暗雷’;安上便民座椅,累了就可以坐着休息一会;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停放在划定区域,出行更加顺畅;各种架空线缆落地,美化了市容不说,还提升了安全性。比起以前,现在的出行感好了很多。”6月30日,汉台区的杨先生说起了自己从中山街到伞铺街菜市场买菜的出行体验。
此外,位于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东大街人行道上的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后的汉中市体育馆南侧的秦南路、天汉大道南郑区大河坎段人行道,更因宽敞干净、规划有序、设施完备,让人眼前一亮。
6月30日,记者从市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21年我市共计划改造中心城区人行道51条,目前已超计划开工建设60条,完工54条。截至5月底,建成中山街汉中民居等10处停车场,改建北一环路变压器厂家属院外16处停车场,安装出入口智能停车设备26套、岗亭16座,将停车资源统一纳入智慧化数据中心平台管理,极大改善了城市街景及市民出行环境,畅通了人行通道。
建管并重 让人行道更加通畅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在人行道的改造升级中,我们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和相关规定,从改造任务、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改造技术措施导引等多个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了指导和从严要求。”谈到人行道的建设,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
针对人行道改造点多、面广的特点,为最大程度地降低人行道大面积施工对市民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了《汉中市“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导则》。一方面要求施工企业在晚上10点以后,禁止使用电锯、电刨、混泥土振捣器等强噪声工具,上午7点前清理工地及周围环境,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分时分段进行人行道改造施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群众生活和商户经营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使用施工镂空围栏,悬挂写有项目施工周期、包抓领导、群众监督员、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项目现场公示牌,让群众能够直观看到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督,让施工产生的影响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为了保证人行道改造高标准实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了《汉中市中心城区人行道及背街小巷改造技术导则》,从“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网同步改造、完善盲道和标识标线及绿化环卫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及要求,提升了项目改造的科学性,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人行道改造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对各项目现场进场材料、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对改造完工路段成品质量抽检,确保人行道改造工程成为群众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