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下重手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你怎么看?

2021-07-30 11:20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曹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双减意见》明确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新的不再审批,现有的要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一次大洗牌,对此各方看法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支持: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现状

近年来,“鸡娃”一词成为教育界热词,家长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报班,激励孩子拼搏。但高昂的教育支出令家长不堪重负,一周七天排满的各种培训班,让学生苦不堪言。“我家孩子9月就上五年级了,报网课学数学两年多,钱没少花,考试分数却并没有提高。接着学,时间金钱都花了却没效果;不报了,别的孩子都在学,不进则退了咋整?如果大家都不超前学,在同一起跑线上,那我们家长不焦虑,孩子也能轻松一点。”走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双减”政策的出台,很多家长表示欢迎,认为有望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现状。

“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这些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的顾老师(化名)表示,急速扩张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下重手整顿,将不正规的、教学水平差的刷下去,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此外,家长对校外培训也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要盲目追捧。想靠校外培训让成绩突飞猛进是不现实的。好成绩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上课注意力集中,并且下课后能认真地进行复习巩固。而这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坚持下才能够养成,并非通过补习机构帮助学生快速培养完成。

反对:教育焦虑变成教育迷惘

“我也想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报班不仅家长经济负担大,每天陪着接送也累,但现实裹挟你不得不报班。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都在上,你能不上吗?孩子落后了,家长就觉得自己有责任。”7月27日,汉台区一家培训机构外,等孩子的家长的一席话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如果以后没有这种培训班了,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家长可以花高价给孩子请私教;有文化或者本身就是老师的家长,自己就能辅导孩子。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自己又不会辅导孩子学习,该怎么办呢?这都是我们老百姓担心的问题。”

走访中,不少家长对停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家长杨先生说:“培训班普遍的现象,是由需求推动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变,学生补课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关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以后评价多元不唯分数论,但改革一定有个过程,需要时间。如果一声令下关停学科类培训班,可以预见,短期内很有可能会让培训转为‘地下’操作。到时候会更难监管,反而造成隐患。”

从业者:要纠偏、慎停办

“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要纠偏、慎停办。应该让这个行业回归到自身应该在的位置,既不能取代学校教育的‘正餐’,也要让部分确有需求的孩子有选择的机会。”7月28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外培训从业者告诉记者,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监管政策的目标显然不是完全禁止校外培训,而是引导行业朝着更理性的方向成长。

“如果还是用单一的分数选拔学生,并按学生的分数高低配置教育资源,那“双减负”就是一句空谈。”顾老师表示,应该要从评价这个“指挥棒”入手,优化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创造更多成长途径的选择,才能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减负也要从需求端出发,引导家长不盲从、不焦虑,理性选择;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识,“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淡化对于分数的焦虑,更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仅靠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足以改变教育“内卷”的现状,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