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就业创业服务的“中考”答卷

2021-09-01 12:26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赵斌 屈文乐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性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产生的深刻影响,我市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全力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上半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4.3%的控制目标,登记失业人数较年初明显下降,城镇“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实现动态清零。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9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1万余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89.6万人,组织化输出11万人,创经济收入160亿元。争取贴息资金9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6亿元,扶持创业主体505个。培育打造54个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引导入驻经济实体近3000个,带动就业1.2万余人。重点培育的汉中云商工场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地级市中首个“国字号”示范基地。

信息跑路方便群众就业服务如约而“智”

积极推广“秦云就业”精准服务平台,搭建网上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服务20多件事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多措并举引导“秦云就业”注册用人单位2200余家、劳动力60余万人。发布“秦云就业”网络招聘会10场,上线招聘企业226家,提供岗位7.8万余个。加强城乡劳动力就失业动态监测管理,重点监测66户企业和134个村级单位就业岗位增减和就业人员变化情况,为宏观分析研判全市就业形势提供参考。

外引内联专场招聘促进就业“聚沙成塔”

组织参加浙江宁波就业创业、校企合作暨招商引资交流会,与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建立劳务交流协作机制,促进汉中籍劳动者稳岗就业。开展“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活动,走访就业困难家庭6509户,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家庭95户,长江退捕渔民85户。以镇、村和移民安置点为单位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帮助584人实现就业,其中残疾人就业32人,退补渔民再就业216人。坚持“政策送到村、岗位送到户、培训送到人、温暖送到心”服务工作法,落实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192人,帮助1536名就业困难人员和228家企业享受就业优惠政策。

稳岗留工返岗复工防疫情稳就业“压茬推进”

为认真落实春节期间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开展“稳岗留工送温暖”,动员驻村扶贫“四支队伍”走村入户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汉中籍务工人员聚集地宣传我市稳岗留工优惠政策,帮助我市33.7万农民工春节期间留在务工地过年,占省外务工57.6万人的58.5%,同时引导3051名外省籍在汉务工人员留汉过年。春节后,采取包专车、专列和飞机团体票方式,有序组织劳动者从“家门口”直通输入地“厂门口”。协调铁路部门加开汉中至深圳务工专列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上半年全市累计组织专列9趟和专车184辆“点对点”输出农民工1.3万余人。

创业指导孵化企业成长“破茧成蝶”

认真贯彻落实鼓励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20条措施要求,切实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建设步伐,培育打造54家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7个、县区级28个,引导入驻经济实体近3000个,累计带动就业1.2万余人。举办“丝路源点、汉山创业讲堂、沔水摆渡人”等创客沙龙活动60余期,受益5300余人次。举办“汉中市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第三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选拔5名优秀讲师代表汉中参加省级大赛,评选表彰优秀骨干创业讲师22人,有效推动我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引领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实体经济“振翅高飞”

创新出台扩大扶持范围、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等措施,规范建立担保基金、贷款发放和贴息资金三本台账,加强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平台操作系统培训,推进数据统计从纸质台账到电子台账转换,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上半年联合财政部门考察认定劳动密集型企业37户,累计发放贷款505笔2.56亿元,持500余个实体经济发展带动就业1500余人。全市累计筹措担保基金1.16亿元,发放贷款62.16亿元,回收到期贷款51.1亿元,贷款余额14.42亿元,建成信用乡村62个,贷款扶持效应叠加倍增,普惠金融政策实实在在惠企利民。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