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把握育人功能 促进全面发展

2021-09-16 11:25  渭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赵彦军 陈乾

勉县坚持“全面覆盖、重点打造”的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全面铺开中小学劳动教育建设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三化”全面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课时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要求,形成制度化;课程层次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阶段性发展要求,分层次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加强培养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和主动服务他人的情怀;内容多样化,教会学生1至2项生活技能,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服务等社会劳动实践。同时,把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堂组织教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等工作融合,依托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校外生态养殖园等,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养殖专项劳动和实践,增强学生劳动体验,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内外”结合加大劳动教育教师配备

注重“内生驱动”。各校全面分析、统筹和整合师资力量,安排生物、科学、思政等学科且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担任学校劳动教育专任或兼任指导教师,鼓励学校返聘离退休教师,向社会招募富有经验的专家担任劳动指导教师。截至目前,勉县选聘组建了120名(专任20名、兼任100名)劳动教育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同时,定期邀请高校、农林部门专家进校开展专题培训,形成了“专家指导教师、教师指导学生”的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走实、走深、走出质量。

争取“外力助推”,各校发挥地处乡镇优势,借助“三农”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与当地政府、帮扶单位对接,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农民、致富能手、专家教授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建设,带领学生走入基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推动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两个“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积极建强校内劳动基地,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活动、校园卫生大扫除等活动,将学生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各学校结合校园自然资源优势,统一空间规划,利用校内区角园地,建设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研究、分享、合作的平台。目前,勉县着力打造了汉中市仁德学校、武侯中学、温泉镇中心小学等共计6000余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建设示范典型。

积极开拓校外劳动基地。目前,地处南片区的勉县阜川镇、漆树坝镇部分学校与地方茶叶种植产业基地进行合作,学生在茶农的悉心指导下进入茶园、加工车间,进行简单的采茶和部分加工劳动;地处西片区的新街子镇部分学校,打破校园土地面积限制,与当地博源农业生态园联系,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实现了学中乐、乐中学。

两个“完善”强化劳动教育情况评价

完善学校劳动教育建设工作考核。定期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劳动教育实效性等督导检查,将劳动教育纳入对学校的年终考核。

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指导各学校通过制定《劳动教育实践考核方案》,形成班级学生互相打分和指导教师考评两种考评制度,把学生劳动实践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作为学生评选省市“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挖掘“亮点”劳动教育建设成效明显

结合实际,编撰劳动教材。武侯中学由省学科带头人顾东升工作坊编撰开发了《劳动教育之农业生产实践》校本教材,目前正在完善《劳动教育之校园劳动实践》校本教材,为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融入学科教学,注重实践。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思政、生物、物理、科学等课程有机融合,指导学生开展整理内务、清扫地面、烘焙蛋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兴趣。同时,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体验、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集思广益,拓宽工作思路。温泉镇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绿色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鼓励全校师生有组织地在学校绿化带、文化长廊周围种植花卉、草木、蔬果等作物。学校还创新性地将废旧轮胎回收,组织学校绘画社团对旧轮胎进行改造、涂色,学生用泥土填充并在其中种植绿植,提升改造了校园绿化景观,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