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戈锋 陈卫东
近年来,佛坪县始终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谋划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选优配强“当家人”,夯基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坚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在村“两委”换届中,注重把具有富民强村本领的“强人”选进来,全县45个村(社区)281名“两委”班子成员中,致富能手占比60%,呈现出“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新面貌。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把作风扎实、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同志选派到驻村工作队,全县选派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员85名,组建驻村工作队44个,真正让新一届年轻“当家人”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精培细育“土专家”,兴人才。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原则,在积极开展乡土人才认定、镇村一线推荐发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致富能人、种养大户和“土专家”“田秀才”,分门别类建立645人的乡土人才信息数据库,累计培育认证职业农民395人,优选培育强化管理。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全县总体培训计划,选拔全县80余名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对基层群众开展政策讲解、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技攻关等服务,为44个村开展中蜂良法饲养、中药材栽培、特种养殖等技术培训220余场次,发放科普宣传技术资料25000余份,受惠群众16500余人次,“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涌现。
巧搭妙建“硬平台”,造血液。先后在食用菌、中药材、魔芋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领域,建成市县级专家工作站5个,优秀人才工作室6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50余名,与15名产业技术实用人才签订“科技特派员”协议,成立47人的县级人才专家服务团,实现44个村产业实用技术服务全覆盖。积极引导乡土人才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109个、家庭农场277个,其中国家级百强示范社1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11个。在专家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先后培养出“魔芋专家”翟玉军、“育苗专家”苏沭名、“天麻专家”雷兆才等先进典型,依托专家工作站积极申报绿天麻繁育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高品质山茱萸示范园等产业园区,形成了“搞活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联动效应,天麻、山茱萸等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户稳定增收的“聚宝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蓄积汇智“强磁场”,优环境。出台《佛坪县优秀人才“服务绿卡”工作制度》《佛坪县劳动模范优秀职工一线工人疗休养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从全县各领域评选21名优秀人才入选《佛坪县优秀人才名录》,推荐评选市县级优秀教师11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65名,安排90余名各级劳模和优秀工作者开展疗休养活动。累计为21名优秀人才兑现人才激励资金19.37万元,为42名自主创业成功者共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20.8万元。建立全县首个“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支持毕业女大学生、返乡女青年创业就业。建成县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6个,落实创业奖补资金70万元,引导产业人才、体制外人才向企业、园区、主导产业等一线流动。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正在向该县乡村振兴一线集聚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