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灵山 充满魅力的神往之地 王小勃

2021-11-26 02:04  西北信息报

关中西府有座山,名不虚传。山,称之为灵山,山上仙气缭绕,好一派风光旖旎的景致。

灵山,享有西北第一佛山之美誉,是西府凤翔的一处人文胜地。灵山原为灵鹫山,相传秦穆公狩猎至此,发现一灵鹫鸟,穆公大喜,以为是吉兆,遂将此山取名为灵鹫山,后人简称为灵山。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意思是说黄帝来雍地祭祀上帝,在雍地住了三个月时间,他的大臣鬼臾区号大鸿,死后埋葬在了雍地,所葬之处名鸿冢。

秦始皇当年封禅时封鸿冢为华山以西的“七大名山”和“四大冢”之一。据《凤翔县志》载:灵山古名鸿冢,也称陵山,传鸿冢在凤翔县境内灵山之上,具体地点无从考察。

秦始皇封“鸿、岐、吴、岳”为四大冢,清楚地说明了鸿冢在岐山和吴山之间的位置,从地望来看,此间只有凤翔境内的灵山符合此条件。更何况古代运输条件有限,鬼臾区在雍地死去,不可能远赴外地埋葬。此外,鸿冢与“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渎山”并称七大名山,独鸿冢为“冢”不是山,也说明鸿冢山势较低,没有山的高峻伟岸,这也与凤翔境内的灵山地势、地貌相符。可见,鸿冢确在凤翔灵山之上。秦灵公设吴阳上畤和下畤,祭祀的是炎黄二帝,而灵山恰为当年黄帝郊雍之处,其山下不远处亦为炎帝之母女登故里,与炎帝和黄帝都有所关联,在此处设畤祭祀,更合乎情理。

灵山与佛教结缘,始于隋唐。久居长安的皇亲贵胄每年都会远赴而来进行参拜。自此,朝拜灵山成为了一种风尚。千百年来,数不尽的善男信女来此拜谒。

灵山照近不照远,从古到今,上灵山朝拜的善男信女主要分布在咸阳、西安和甘肃东部一带。灵山所在为古时秦人建都之地或发祥之地,信众亦为秦人后裔。可以说,整个关中道包括甘肃天水、平凉一带的信众,提起灵山那一定是要怀着尊崇之心的。老年人祈求五谷丰登要来灵山,中年人渴望事业顺遂要来灵山,青年人期盼幸福美满也要来灵山。

灵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一处朝圣之地,还在于它的瑰丽。山中的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灵山八景”。每一处景致都是造物主的杰作,置身其中仿佛人也变成了山的一部分。梅子岭的磅礴气势,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西府山间,随时都将腾空而起;舍身崖则贯穿着一段让人如泣如诉的神话故事,崖高数十丈,崖壁陡峭,杂草丛生,嫣然自然生灵的极乐世界;看柏树,则依据山石之特定形态,幻化出一尊尽职尽责的看守人形象。山间柏树郁郁葱葱,极尽自然之精华,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妙画面;牛犊泉源自一处泉水,水质甘甜清澈,牛犊饮过之后得以继续前行,其中也包含着普度众生的意味,遂得以传承下来。至于寺内的铁佛、大锅、卧佛像则以其不同的造型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功能,表达了人们朴素纯洁的美好愿望。

逐渐地,灵山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了人们祛灾祈福的朝圣之地。

灵山之巅的净慧寺,历经千年香火不绝。这里融佛道于一体,弘扬着传统的宗教文化。著名的“灵山远照”荣膺宝鸡“山水八景”之列。

净慧寺建于唐德宗二年,寺内庙貌巍然,雕梁画栋,建筑辉煌,佛像庄严,为十方常住。历经宋、元、明、清,苍桑之变,毁而重修。分接引、睡佛、铁佛、五佛等四院。山门三间,大殿五进,僧房70余间。其中修长10米的睡佛、重8吨的铁佛独具一格。殿内佛像全身端严,菩萨罗汉、雕塑美观,金刚力士、千姿百态,各表法仪。

民间相传灵山之“灵”有二:其一是睡佛寺睡佛,民间相传人的身体哪个部位生病,用手摸睡佛身体的那个部位,即可痊愈;其二是灵山老母。老母塑像前大都有善男信女所贡奉的小泥人或小面人,为祈子所用,相传拿走老母像前的小面人就会得子,所拿面人是男,则生男孩,拿女则生女。

每年四月初一,灵山净慧寺会期之时,每日的朝山者数以万计。“灵山赶会不赶后”,以中老年信众居多的四方之人,都扶老携幼而来。或求香拜佛,或登高而望,或祈福消灾,燃起了参拜灵山的不绝声势。

灵山,正在成为西府大地上一道充满魅力的神往之地,演变为饱含历史人文韵味的文化符号。它的光芒,必将一直闪耀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之上。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