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网红打卡地”市中心城区天汉湿地公园一角。
本报记者 朱媛媛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绿色基础。
截至12月25日,全市优良天数337天,优良率93.9%;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299天、优良率83.3%,空气综合指数3.88、同比变好3.7%。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达Ⅱ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和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固本底,污染防治攻坚迈向深入
水环境质量好坏,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市坚持突出重点,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全市统筹入河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饮用水源地“三项治理”,开展东排洪渠整治、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专项督查。扎实开展重点断面预警监测和联合巡河排查,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维监管。建成运行水污染热点网格、水功能区达标自动监控中心和5个县区秦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等一批涉水项目,按照断面“一断一策”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水质监测,织密水质监测网络。
土壤是筑牢健康人居环境的首要基础。我市坚持分类管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市3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照要求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和全口径涉重金属企业清单名录,超额完成“十三五”10%的重金属减排任务。扎实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全市366家固废产生单位年度申报登记。严格管控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在册登记核技术利用单位实现持证率100%。
补短板,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我市高标准制定《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研究报告》,深入开展秦巴“乱排乱放”问题专项整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地专项执法检查,加快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我市与广元市、陇南市签订《嘉陵江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域流域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我市对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逐一核实,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2次,立案处罚216件,罚款1312.74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4件。
增效率,环境管理服务持续优化
树形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我市将继续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优美的生态环境赋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