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兆群
2021年,全市党员干部出列再入列,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奋斗强大合力,紧紧围绕形成高位部署+压茬推进态势、对标建立1个意见+N套方案体系、持续完善动态监测+多元帮扶机制、巩固拓展特色产业+定向就业成果、持续筑牢组织机构+人员力量保障、从严开展问题整改+作风监督工作的思路,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建机制强保障
抓机制衔接,工作不断。市级率先调整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扶贫开发局按期重组为乡村振兴局,与市巩固衔接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体运行;成立涉及五大振兴的11个有效衔接专项工作组,明确行业部门牵头责任和相关部门(单位)具体责任。县、镇及部门同步调整,确保政令畅通、上传下达、高效联动。
抓责任衔接,担子不卸。坚持市县乡抓落实四级书记一起抓,明确市级领导分别包联全市各县(市、区)。一年来,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县镇村四级推进会等30余次,听取全市巩固衔接工作汇报,谋划部署阶段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19次专题调研巩固衔接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常态化深入一线、破解难题。研究出台了《安康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17个重要文件,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主管责任。构建领导暗访督、重点驻县督、日常巡回督、行业专项督、县级常态督五督体系夯实责任落实,确保统筹协调推进。
抓政策衔接,力度不减。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分类优化调整,细化落实脱贫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和特色产业、就业等各项政策措施,制定支持重点帮扶县九条措施,确保政策不断档,投入力度不减。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74亿元,争取中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投入规模达23.39亿元,较2020年增长2.86亿元,全力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抓帮扶衔接,队伍不散。统筹中省市县1276个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528名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实现了992个脱贫村、91个搬迁人数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等重点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把治理、振兴、服务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保证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防返贫固成果
着力消除返贫风险。率先开发防返贫动态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双向闭环、快速发现、交办落实、研判帮扶、督导问责5项机制,落实2.6万余名网格员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全市累计识别监测三类户18750户60043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49418项,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围绕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重点领域,逐户逐人逐项回头看,找弱项、排风险、促提升。全面落实常态化控辍保学措施,发放教育资助金3.21亿元,惠及学生29.13万人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实施大病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救治了1910名30种大病患者,对80502名四类重点慢病患者落实了签约服务,落实资助脱贫人口参保79.1万人。已改造提升农房1740户,修复水毁农村供水工程1171处,确保群众住房、饮水双安全。强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建成194个标准化党组织,配建农业园区和新社区工厂等产业就业载体1746家,带动劳动力就业创业总量达到15.89万人。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受灾困难群众7741人次,争取中省救灾救助重建资金2.45亿元,全力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未出现因灾因疫返贫致贫现象。
坚持产业就业齐抓。持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壮大产业主体,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530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5268人、种植各类特色经济林932.62万亩,带动20.03万户68.77万名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实施稳就业促增收行动,19484名脱贫劳动力实现提技能提素质,稳定经营新社区工厂1023家助力3.2万名脱贫劳动力有业就有钱挣,全年累计帮扶369280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
凝聚社会帮扶力量。苏陕协作投入财政资金共计8.2638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32个,援建扶贫车间86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99人。引导市级354家重点民营企业及商协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帮扶300个重点村、帮扶25823人,投入资金8396万元。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3108个,新建消费帮扶专馆56个,累计帮销农副产品29.24亿元,帮扶成效明显。
强治理美环境
让乡村振兴活起来。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创新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打通2221个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党组织地域、行政、行业限制,设立378个农村区域化党组织,整合分属联建党组织优势资源,建立619个原料基地、175个加工车间、183个产业联合体,通过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倾斜支持,推动1673个村集体与百万余名群众同增收、共富裕。
让乡村治理强起来。全域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全市行政村实现网格化管理覆盖、《村规民约》全覆盖、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三线人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全市建成运行镇村综治中心2024个,化解矛盾纠纷16949件,调解成功率99.3%。通过强化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全市新增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累计评选典型1740人,1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平安建设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让乡村环境美起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活动,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全市以一县十镇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已积极开展59个试点村村庄规划试点示范;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完成巩固建制村道路提升工程1057公里;持续推进净美安康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专项活动,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6173座,11643个自然村组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86.4%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清理,村庄清洁行动覆盖行政村达100%,着力打造天蓝、水净、村美、人富的生态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