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育进校园迈出重要一步!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理工大学等201所学校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深入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设施配备、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探索形成典型经验做法进而推动全国学校强化急救教育。
加强新时代急救教育工作,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要求,是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的先手棋,更是以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细究教育部政策文件不难发现以下特点:其一,首批入选学校类型丰富、覆盖地域广。既包括来自东部省份的高校,又有来自中西部省份的高职,形成多层级、多种类的校园急救方案是基本方向,名额均衡分配是促进急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其二,重点任务的部署明确具体。各试点学校确保每年不少于10名教职员工完成师资培训、每年至少有100人完成学生培训……以可测的培训数量倒逼可感的急救质量,健康教育的回响掷地有声。
从2021年9月教育部坚决表态“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到10月份《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印发,再到现今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的出炉,快字争先、严字当头是落实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基调。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为2%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急救知识匮乏是困扰健康中国行动实施的主要障碍。从不同类型的学校入手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既是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在为社会培养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人才。
如果把无形的“技”比作鸟之一翼,那有形的“器”则是另一翼,二者有机配合,方能为成功施救保驾护航。以被喻为“救命神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为例,当出现心源性猝死等需紧急救护的情况时,社会通常面临两种困局——无“神器”可用或有“神器”不会用。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组建导师团队保障学生培训的高质量,一系列举措正是出于补齐急救教育短板、解决社会施救疴疾的现实考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生命之重同样需要多方支撑。扎实推进急救教育需要试点学校大胆探索,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为后来者作出优秀示范。此外,急救知识具有专业性、职业性等特点,绝非所有学校的专攻,这就要求其他社会力量主动提供必要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提高统筹各类资源的调配力度,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机构积极参与师资队伍培训等工作,媒体单位广泛开展急救教育公益宣传……相信在首批试点学校的带动下,急救教育终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