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靖边:巡林护绿不间断 植树造林代代传

2022-03-10 00:02  西北信息报

在靖边县毛团村,有一户人家,住在沙窝里,方圆五公里之内没有一户邻居,堪称沙窝窝里的“钉子户”。他们一家四代人四十多年如一日守沙治沙,这样的孤寂,单调,一般人不会能够坚持,然而,郭家人却辈辈坚守,代代付出,植树、巡林、护绿,日复一日过着平凡却又充实的日子,40年间,植绿护绿4.5万亩,声名远扬。

而今,第一代植绿人郭成旺老人已是101岁高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天一亮他就会到院子周围转悠,看看房前屋后的树苗,捡拾落在地上的枯枝,干一些零零散散的小活。看到记者手中的相机,老人总会反反复复地说这么几句话:“社会好了,我老了,以后天下都是你们的。年轻人,好好干,要把不能种庄稼的地都种成树,不能让撂荒了,树一年一年长大,长大就能成才,为国家做贡献。”如今,郭成旺老人植绿护绿的衣钵传给了依旧身强力壮的孙子郭建军。现年52岁的郭建军脸上有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深皱纹,布满老茧的双手也道出了这些年他在沙窝窝里不变的坚守和付出。

2月25日一大早,灌好汽油,发动好汽油锯子,嗡嗡的轰鸣声响彻耳畔,修剪树枝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大半。随后,郭建军将有七八斤重、1.5米长的汽油锯子装在皮卡车里,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林、护绿工作。4.5万亩树林,如今有了皮卡车的速度,一圈下来,除了在林里劳作的耽搁,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可以巡上一整圈。

“冬天巡林主要是看看有没有人在林地放羊,再检查下哪里需要春季补栽树苗,顺道给树木剪枝,平茬沙柳、踏桹、桦棒、沙蒿,把老枝修掉春天就可以发新芽了。”郭建军说。随着割灌机的嗡嗡声,刀起枝落,不一会儿一小片树林就被打理的有模有样了。“这个割灌机锋利得很,一把割灌机能顶20个人力,过去靠斧头砍,一天也干不出多少活儿,现在有了这些机械,省时省力省人工,我们只需要在清明前后以及秋季大规模植树的时候雇人,平时就我自己打理。”一把800多元的割灌机,他已经用坏了三四十台,在郭建军的闲置工具房内,陈列了许多陪伴他巡林护绿到“退休的老伙计”,而他,似乎还要干很久很久,到他退休的时候,远在新疆工作的儿子郭涛,早已经应下了要承接他衣钵的任务。“他在新疆下乡的时候也是老向当地人不断学习种树经验,新疆气候跟靖边差不多,那里很多作物都适合本地生长,前段时间儿子还捎回来一些新疆葡萄苗,等地解冻以后我就准备开始栽种了。”郭建军对远在新疆却时时惦念家里的儿子很是欣慰,家里拿出来招待客人的新疆枣、新疆核桃写满了儿子对他的孝心。

“去年我爷爷过百岁生日前儿子结的婚,今年家里添了口人,日子越来越好了,现在住的房子是2013年盖的,20天就盖好了。”郭建军说,以前在沙里种树,都是人背驴驼,特别耗费时间,为了种树治沙,1990年,郭成旺老人决定在所承包的4.5万亩荒沙中心位置安家,当年盖房子因为道路不通,只运料就运了两年,到1992年,房子终于建了起来。盖房子需要木材,杨树成材后可以卖钱,郭家人在这个为了把光景过好的意念的支撑下,在沙窝窝里扎下了根,一扎就是40年。“种树的空余时间我们还养了些鸡,鸡下的蛋就可以自给自足,光景过得比庄稼人还要好,慢慢地就安下心了,后来又发现种上树以后,风沙也变小了,而且政府对植树造林也很是支持,给我们发放树苗、提供技术支持,有了好政策,种树就没了后顾之忧,一年一年的就坚持下来了。”郭建军提起种树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把光景过好,而现在,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他们毕生的事业和心血,也造就了他们对防风固沙的贡献和荣誉。

由于在沙漠中植树造林成绩突出,1991年国家林业部授予郭成旺“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同时,还获得了陕西省授予的“在三北护林二期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和“先进个人”奖,榆林市授予的“绿色卫士”奖,靖边县委、县政府授予的“治沙工程先进个人”等10多个奖项。

“这些红树莓苗是去年4月份在榆林市林业工作站引进的,当时试种了四十多棵,目前成活了大概20多棵,今年我打算推广种植,把两个大棚都种成树莓,现在林场里生态效益有了,我们逐渐探索发展经济效益,三年前栽种的50棵苹果树成活了十四五棵,看看今年能不能挂果,沙地里种树不好成活,前期需要挖沙换土,成本还是很高的。”郭建军介绍。

大棚内温暖如春,大棚外,已经育好的樟子松树苗整装待发,待到大地回春、土地解冻之后,这些树苗将被栽植到林场的沙沙峁峁间,长成绿色,收获希望。“再过十几二十年,你们再来,这里将满眼是绿,风光无限。”一脸憨厚的郭建军有感而发、诗意满满,还特意举起手机,定格了林场目及所至的美好画面。通讯员段林白凌燕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