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唯有奋斗奋斗再奋斗 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2022-03-22 14:06  汉中日报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后五年——

重点工作之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蓝天碧水常伴身边。 资料图

未来五年是汉中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完善规划体系,构建“两屏两区多廊”生态保护格局。

2.强化保护修复,推进国土科学绿化,从严执行产业准入《清单》,常态化开展秦巴“五乱”问题和尾矿库排查治理。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3.严格执法监管,推行“林(山)长制”,建设智慧环保,构建天地一体秦岭监管系统,打造生态环保最严执法城市。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

1.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和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整治,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管控,统筹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治理,让空气常新。

2.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要求,深化“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焦岩水库、玉带河水库、略阳县城防洪体系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汉江、嘉陵江流域综合洽理,建设危化品运输通道,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3.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工业固废、危险和医疗废物进行全过程监管,加强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洁整理,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全面推进绿色循环

1.发展循环产业,有序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规划实施一批零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重大项目,促进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改造、产业循环组合,培育一批低碳园区、绿色企业。

2.开发绿色产品,重点发展绿色种养业、绿色食品业、绿色中药业和绿色旅游业,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汉”字号品牌竞争力。

3.倡导低碳生活,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化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促进“两山”加速转化

1.丰富产品供给,加快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引进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和专业团队,打造国家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

2.健全转化机制,大力实施“生态+”,用好“两山资源公司”,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3.完善考核评价,构建 GDP 与 GEP 协同增长的评价考核体系,强化“两山”转化年度目标任务考核。

重点工作之2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2021年11月,创智谷项目建成投用。 资料图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1.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省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等,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

2.大力培育科创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培育孵化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一批科创企业上市。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普及,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联动转化体系,打造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搭建一流创新平台

1.发挥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生态产品技术创新研究院和中航工业 301 所汉中分中心等平台作用,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2.有机串联陕理工北校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园、环陕理工南校区双创园、中央创新区、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研小镇等创新载体,打造一条贯通汉中南北的科技创新服务轴。

3.嫁接国内先进地区创新资源,促进汉中经开区、航空经开区与西安高新区、杭州未来科技城、南通经开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创新飞地。

——构建一流创新环境

1.优化科创服务,深化科创委建设,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建立科技鹊桥服务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2.创新科技金融,落实“1+1+x”金融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加快中央金融区建设,发展种子基金、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构建“金融+产业+创新+生态”新模式。

3.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天汉英才计划和双招双引专项行动,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创新创业与金融支持紧密对接、科研人员成长为企业家通道。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汉中创新创业。

——支持建设一流大学

1.坚持省市共建、校地融合发展,出台支持陕西理工大学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建成医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建设环陕理工双创园。

2.建立县(区)与陕理工常态化对接机制,制定合作措施,协同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推动校地合作互促共赢。

3.利用陕理工校友资源发挥汉中籍院士、科学家作用,放眼全球引进创新资源,聚天下汉中人发展汉中。

4.加强与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对接合作,更好发挥高校科技人才高地优势。

重点工作之3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强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要深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构建“3552”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优势支柱产业。深化工业倍增行动,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装备制造突出高端化,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提升航空产业、机床工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母机高端制造产业园、热表处理项目建设。加强与西飞、陕飞、成飞公司配套协作,建设航空科技新城,协同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

2.现代材料突出绿色化,发挥陕钢产业创新研究院作用,支持陕钢、汉钢、汉中锌业、东旭光电等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略钢转型升级和洋县核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中厚板、优特钢材等产业,建设西部重要现代材料基地。

3.绿色食药突出品牌化,高标准建设西乡茶城,支持以汉茶、汉米、汉渔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响“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加强道地药材保护开发,扩大“汉八味”标准化中药材基地规模,建成略阳华夏天麻城,支持汉王药业尽快上市,发展壮大汉江药业、天谷药业,做靓“汉方药都”品牌。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打造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增长极。

1.实施电子信息突破工程,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以汽车电子、新型显示、传感器和集成电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实施人工智能育能工程,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终端为重点,引进链主企业来汉设立研发、制造基地,建立产业应用创新联盟。

3.实施生物医药蓄能工程,加快构建以动植物提取、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4.实施绿色能源替代工程,推进“气化汉中”建设,推动镇巴页岩气勘探开发,开展然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国家级试点,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5.实施节能环保培育工程,推进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展环保设备制造、环境监测、技术咨询等业态。

——优化提升服务业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产业园,培育百亿级服务业企业。

2.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链式组合、耦合共生,打造一批创新活跃、带动力强的企业和平合,建设服务制造融合基地。

3.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促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4.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1.做大产业园区,支持航空经开区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临空经济区,建成国家高新区,支持经开区集中连片、扩区增容,支持兴汉新区建设世界汉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汉文化传播聚集区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支持滨江新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高地、“三生融合”示范区和拥江发展排头兵。县级园区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合。

2.深化园区改革,坚持小政府、大平合,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平合公司资源配置作用,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动园区总量指标前移、效益指标进位、速度指标争先。

3.提高亩均效益,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完善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竞争力。

重点工作之4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洋县群众在社区工厂务工增收。资料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九大领域改革,创造更多“汉中经验”

1.加快投融资改革,发挥城投公司、投控集团、交投集团作用,用好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激发社会资本潜力。

2.强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将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国有产权等纳入平台交易。

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优化重组调整国有资本。

——全面扩大内外开放

1.拓宽开放通道,加快洋镇、略康、京昆扩容汉中段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兰汉十高铁、汉巴渝及北上通道和城固机场二期扩建,建设空港经济产业园,打造公铁联运立体交通运输大走廊。常态化运行“汉西欧”班列。建设集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景观、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汉江生态经济大走廊。

2.搭建开放平台,建成汉中综合保税区,建设内陆无水港、省级自由贸易试验协同区、跨境产业园区等开放平台。

3.深化开放协作,依托京沪深等离岸孵化器,吸引大企业集团来汉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高规格举办汉中发展大会、油菜花节和“兴业在汉中”主题招商活动。

——持续开展项目招商

1.优化项目结构,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围绕“两新一重”等领域,谋划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大项目。

2.加强项目招引,树立投行思维,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以市场空间换项目,以龙头企业引项目,提高招商精准度。

3.狠抓项目推进,推行“四个一批”季度观摩、“五个季度”抓项目和“红旗”“蜗牛”评选机制,健全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制度。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行动,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精准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扩大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

2.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快“信用汉中”建设。

3.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健全政企会商和政府联系企业制度。

重点工作之5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基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保持政策稳定,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机遇,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衔接各类政策规划,加大2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和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力度。

2.强化监测预警,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排查、精准识别、有效帮扶“三类人群”,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3.做好后续帮扶,深化通汉协作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增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岗位供给,做好社区治理和社会融入等工作,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扛牢粮食生产安全重任

1.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守好“汉中粮仓”。

2.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机制改革。

3.注重政策科技赋能,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增产模式攻关,推广稻渔、荷蛙等综合种养模式,走出稳粮与增收并举的好路子。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培育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有种有养有加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全国知名农产品供给基地。

2.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延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

——打造美丽宜居幸福乡村

1.实施道路提升、供水保障,电网升级、绿化美化“四大工程”,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深化“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

2.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促进移风易俗,弘扬孝善文化,建设文明乡村。

3.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下乡服务。

4.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支持略阳县在徐家坪打造以感恩奋进体现区、“两山”理念实践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主要内涵的乡村振兴楷模。

重点工作之6

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抢占高质量发展全新赛道

——加快治理智慧化

1.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部门核心业务数字化,尽快实现“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2.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数字技术在交通、环保、水利等领域融合应用。

3.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统筹推进“城市大脑”、镇(街)数据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政府大数据可视化平台。

——加快产业数字化

1.赋能工业制造,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智能车间,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

2.赋能文旅融合,开展智慧示范景区创建,推广“一码游汉中”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实施数字文化创意设计项目扶持计划,建设数字汉文化博物馆。

3.赋能园区发展,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开展数字经济示范园(基地)试点建设。

——加快数字产业化

1.夯实基础产业,发展智能终端、数据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产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隐形冠军。

2.壮大优势产业,支持陕飞、中航电测、航空零组件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工艺生产线及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传感器产业区中园。

3.提升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信息服务、数字物流等服务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外包服务,构建数字全产业链条。

——加快设施一体化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云上汉中”计划,加快5G网络、千兆光网、物联感知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大厦建设,抓好区域云计算中心、区域大数据中心和市级公共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

3.优化融合基础设施,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立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网络。

重点工作之7

推进城乡融合协同拓展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汉西欧”专列的开通,标志我市开放发展迈入快车道。 资料图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1.紧扣“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优化“一核两翼六极多点”空间格局,严守三条红线,一体规划、协同推进公园城市、活力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2.强化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管控,加强“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

3.树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加快建设公园城市

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加快“汉—南—城”一体化发展,打造100公里汉江山居盛景,构建中心城区“三山一江”自然格局。

1.加快城市更新行动,梯次实施“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停车场和农超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管道更新。

2.开展交通提质行动,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轨道+公交+慢行”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东西南北中”五座TOD交通枢纽,抓好陕南交旅融合山水画卷试点。

3.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提升一江两岸绿化水平,建设一批城市绿廊、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构建多层次绿色生态网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行动,完善县域商贸体系,力争更多县(区)争先进位、跻身全省“十强”。

1.汉台要提升首位度、建设首善区,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当先锋走前列,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强区。

2.南郑要积极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城市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3.城固要做强航空装备制造、非金属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打造航空经济强县。

4.洋县要打好有机牌,在绿色食药、现代材料、航空零配件和康养产业上实现突破,打造国家优质有机生态产品供给基地。

5.西乡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打响中国最美茶乡品牌。

6.勉县要加快钢铁有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新型材料示范基地。

7.略阳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食药、生态康养等新的支柱产业,打造绿色循环转型发展示范县。

8.宁强要在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上创亮点,打造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示范县。

9.镇巴要加快新型能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县。

10.留坝要坚持“一业突破”,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11.佛坪要发挥生态、区位优势,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的桥头堡。

——着力打造活力集镇

1.以满意学校、放心医院、品质超市、温馨环卫中心建设为载体,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2.发展壮大集镇产业,对有一定工业基础的集镇,纳入县域工业体系整体布局发展;对以农产品为主的集镇,支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集镇,建设一批农业体验、生态康养、体育休闲等特色小镇,构建沿汉江、嘉陵江、阳安线生态城镇带,把集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重点工作之8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色魅力

兴汉胜景的《汉颂》演出场景宏大、精彩纷呈。 资料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1.深入实施《汉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力开展文明县城、镇村、家庭、校园、企业创建,确保用五年时间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2.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3.坚持以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优化城市交通路网,健全交通管理体系,整治交通乱象,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4.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创建全过程,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品质。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

1.强化文化保护,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加强汉文化、羌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保护利用,注重文化传承人培养,抓好非遗工坊、传习场所、非遗特色村镇建设。

2.深化研究阐释,实施汉中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发挥汉文化研究院作用,深入挖掘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

3.扩大对外宣传,开展“汉风古韵”宣传推广。办好文博会、汉文化论坛和世界汉文化大会等活动,打造“汉中有礼”文创系列产品。

——提高文化服务供给

1.推进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市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建设,管好用好基层文化阵地。深化“书香汉中”建设,加强史志、档案工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2.打造文艺精品,打造《刘邦拜将》《空城计》等沉浸式剧目,培养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3.壮大文化产业,推动兴汉新区汉文化产业园、城固张骞文化产业园、洋县朱鹮生态文化产业园、宁强略阳羌文化产业园、镇巴非遗文化产业园等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业态,培育一批文化旗舰企业。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1.加快全域创建,以汉江为轴线串联汉江源、石门栈道西汉三遗址、龙岗文化遗址、北大汉中分校旧址等精品景区,推出世界遗产研学游、大秦岭观光休闲游、秦蜀古道文化游、朱鹮国际生态游等高端产品。

2.打造精品景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统筹推进天坑群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3.提升旅游品质,开发山地度假、文化体验、田园休闲等旅居产品,培育特色民宿集群“汉家乐”品牌。

重点工作之9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崭新成果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1.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2.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实施方案,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重点群体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覆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铸魂育人关键课程,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2.筹建汉中技工教育集团和汉中产教融合发展集团,组建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两院两集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

——深化健康汉中建设

1.实施“医养在汉中”行动计划,迁改扩建367 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创建2所三级甲等医院,新建2所中医医院。

2.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

3.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开发中医药康养、森林康养、田园康养、温泉康养等产品,打造知名特色康养基地。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5.制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全面保障儿童权利,创建儿童友好城市。

6.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积极申办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成体育强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总结推广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

2.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残疾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慈善事业,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统筹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工作,创建老年友好城市。

4.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重点工作之10

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1.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民族宗教等安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

2.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健全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机制,统筹抓好金融、企业债务、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3.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强化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市级综合应急智慧平台建设,构建全灾种全领域应急救援体系。

——着力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1.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创新开展“小切口”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2.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建成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市。

3.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街接机制,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

4.抓好“八五”普法工作构筑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汉中

1.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包联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抓好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治理,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着力构建大信访格局。

2.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机制,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扩大平安创建覆盖面,确保连获“平安市”称号、夺取省级平安鼎。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牵引,以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为重点,放权赋能基层,优化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构建“—网四化三统一”基层治理体系。

2.采取“块执条保”方式,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强化镇(街道)统一指挥、统筹协调职能,实现综合执法属地化。

3.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做大建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服务事项,做到应放尽放,确保“接得住”“办得好”,实现便民服务精细化。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