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上元观——一个有故事的古镇

2022-04-20 12:11  汉中日报

王亚萍

对于越来越多的城市原住民来说,乡村旅游除了休闲放松、疗养身心外,潜意识里还会有一种寻根问祖的倾向,他们对于完全陌生的农耕生活会有一种好奇心,对于乡村的认识和理解或者来源于祖辈、父辈的描述、或者来源于广泛流传的名家美文和成功的影视作品。正所谓“江山文人捧,古迹今人游”,有故事的乡村旅游才有灵魂。沈从文的名著《边城》使凤凰古城广为人知;电视剧《乔家大院》,带火了沉寂百年的乔氏旧居;而如今赫赫有名的乌镇,不仅因为是江南水乡古镇,也不仅因为中国互联网大会几度在那里召开,还因为乌镇诞生了作家茅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孕育过《子夜》《春蚕》中的人物原型。

讲好乡村故事,首先要保护和挖掘“二老资源”,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二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资源。以城固的上元观古镇为例,“二老资源”可真不少,既有以山体、田园、河流、植被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以古镇物质及其非物质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

山环水绕风物美。上元观古镇地处汉水南岸,巴山北麓,东西分别有汉水支流南沙河、干沙河绕镇而过,北距汉江河不足500米,是一处背山面水的形胜之地,兼收山、林、水、土之利,颇具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古典韵味和生态和谐之美。

“龟型”轮廓保祥瑞。上元观古镇是陕南地区少有的明清古建筑群,鸟瞰古镇,其布局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四灵兽”之一的龟。龟在民间有昭寿瑞、镇邪恶等灵性,深刻地体现了纳吉避凶的文化理念。原有环形护城河及城墙构成古镇“龟型”轮廓,南门北门形成“龟首”和“龟尾”,东、西四桥分别构成“龟足”,南门外尚存两眼泉水,人称“龟眼”,南北向和东西向纵横交错的街巷则成为龟盖上的龟裂纹。当地人甚至还把上元观有名的白蒸馍比作“龟蛋”,把本地自产的黄豆芽比作“龟须”。这种“龟形”平面结构形式是我国“仿生学”古城镇规划的活样板。体现了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当地民众追求长生、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四门四堡藏玄机。当地人称上元观古镇为“南乐堡”,创建者为明天启年间进士张凤翮。张凤翮卸任归里后,为解决当地散居百姓洪涝灾害和盗贼侵扰,亲自选定今上元观镇地势较高处建城堡。原堡城有城墙,开东西南北四门,门上各有两层城楼,连接四城门的土墙顶部筑有炮台、观测孔,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城门、城墙与城河,将古镇围成一个四面闭合的独立空间。古镇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原各有一寺一堡,东面是莲花寺、徐家堡,南面是嵩山寺、刘家堡,西面是回光寺、龚家堡,北面是下元寺、王家堡。可互相呼应,便于战时进攻和防御,可谓“动一惊十,动十惊百”,外贼很难攻入。张凤翮为官时政绩显赫,卸任后造福乡里,不仅创建了南乐堡,还亲力亲为兴修了几处水利工程,朝廷感念其功德,下旨在城固县城的正街修建石牌坊一座旌表他的母亲。牌楼虽毁,但“石牌楼”的老地名却延续至今。

宗族文化根脉深。上元观古镇的东西南北四街为余、衡、申、屈四大姓氏居住,以宗族布局,以宗族管理村镇的规划、建设及日常事务,体现了宗族文化。与主街相连的是许多纵横排列整齐的小巷,其中错落分布着一户户历经沧桑的老宅院。保存较好的,是以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衡张氏故居为主的四合院建筑,即:新盛德、新盛永、新盛元、新盛祥、三义合、三福兴、衡家高房、衡家合号、衡家老号、衡家魁号、庆丰恒老字号等。上述老院子至今庭院讲究、雕梁画栋。可谓“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井,指天井;雕花,指的是随处可见的“三雕艺术”——石雕、砖雕和木雕。上元观一带的人称衡张氏为“衡寡母”,至今还流传着“衡寡母告状的故事”,大意是讲衡寡母年轻守寡,在家族中受到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她不畏强暴机智维权,不仅打赢了官司,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赞赏和接见,并被慈禧认为干女儿。

百业兴盛渊源长。上元观古镇是陕南民俗风情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上大量湖广移民的涌入,为陕南的民风民俗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使得古镇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特色民俗及美食文化。包括手工艺品制作,建筑营造技艺,食品加工技艺,传统庙会及民间演艺,老商号、作坊、店铺。尤其是古镇上的白蒸馍、齐豆芽、红豆腐、面皮、油花馍等小吃已经历时300多年,依然长盛不衰,印证了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汉江河里过帆船,好吃好喝上元观”。

上元观古镇除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存外,还有斩龙剑、金鸭子、鸭儿池、倒河桥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上元观故事”。

如今,身世传奇、秀丽端庄且富有文化内涵的上元观古镇,犹如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居于乡村、藏在民间,正在经受着岁月风霜的无情磨砺。她那住了400年、装满故事的老宅院需要修整复原;那些令她引以为豪的子孙们的精彩故事需要后辈们去发现、去书写、去传颂;那些融在岁月中的传统技艺、乡风民俗、生活智慧乃至恩怨情仇,是我们厚重的家园记忆,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