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上海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的愈演愈烈,党中央果断发起了支援上海的集结号,一场无硝烟的战斗再次打响。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陕西省卫健委立即组建由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李松仑主任任总领队,汉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何三军任队长的179人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伍火速前往上海支援,其中由汉中市卫健委选拔的20人援沪核酸检测队伍中,市中心医院共派出何三军、向慧敏、何小亮、瞿正阳4人。他们带着省委、省政府以及321万汉中人民的殷殷重托,迅速集结驰援上海。
接到通知后,市中心医院党委班子立即行动,迅速确定了援沪人选,4月3日清晨“四位英雄”来不及和同事道别,便火速奔赴抗疫第一线。从4月4日凌晨到5月13日,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努力,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重托,5月14日,带着上海人民的不舍他们结束援助凯旋。
一个多月以来,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奉献书写了救死扶伤、用大爱彰显了医者初心;他们始终铭记“敬业仁爱协作求实创新”的院训,勇担重任,同心守“沪”,共同筑起一道“抗疫防线”。
冲锋在前,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
4月4日凌晨抵达上海后,陕西援沪核酸检测队第一时间召开了沟通会,李松仑总领队连夜对本次陕西援沪核酸检测队成员进行了分工,确保团队高效运行。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工作队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共产党员何三军、向慧敏,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何小亮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奔赴最艰苦的岗位,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自己。整个队伍,虽然平均年龄不到40岁,但都是具有抗疫一线工作经验的核酸检测队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其中瞿正阳医生是刚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略阳抗疫后,随即被派参加援沪检测队。援沪期间,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以身作则,始终冲锋在最艰苦、最关键的地方。
4日凌晨4点,何三军带领各市队长现场查看场地和物资后,便着手开展检测工作。他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队长,我更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彰显陕西医务工作者的应急能力和检测速度。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务工作者的承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完善工作方法,确保后续各项工作有力开展,达到最快的检测速度和获取最精准的数据,保质保量完成支援任务,为早日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赢得宝贵时间!”
根据前期的工作安排,陕西省援沪检测队主要是和位于闵行区的上海之江生物方舱实验室对接,进行精准检测工作。为了精准地检测出每一份样品的数据,他们多次拟定、修改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落实检测人员安全措施,制定紧急预案,不断优化采样、检验流程,为确保每天准时检测出精准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担任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队长并兼任市中心医院援沪检测组组长的何三军副主任,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三年中,始终坚守在检测一线。在他的带领下,核酸检测队的党员们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家毫无怨言,迎难而上,遵规范、守纪律、严标准,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统筹、高效的执行力保证了援沪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迎难而上进驻方舱开启守“沪”模式
随着确诊病例的越来越多,4月中旬,集中收治全市确诊病人的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建成。根据上海市卫健委的工作安排,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再次被派转至方舱医院,负责方舱医院内隔离病人的核酸检测工作。
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设置床位14000张,医护3500人,后勤服务1200人,舱内收治的主要是
全市新冠肺炎阳性确诊人员,这就意味着队员们感染病毒的风险更高。此外,舱内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也给每日的核酸检测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队员们毫不畏惧,坚决冲锋在前,每天都能按时、精准地完成当日检测工作。
随着收治病人的不断增多,核酸检测任务也持续加重,大筛查情况持续进行,每日的标本量迅速上升。虽然疫情发生几年以来,不少实验室可以配备开盖机或者全自动的核酸提取仪,但速度有时还没人工来得快,所以基本都是手工操作。核酸检测队采取三班倒和两班倒模式,三班倒连续工作8小时,两班倒则是12小时。大家都克服困难能不上洗手间尽量不上,出来一趟要脱掉一套防护服耽搁时间更影响工作,队伍中的男同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习惯地用上了纸尿裤。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彰显医者风采
4月6日晚凌晨,核酸检测队接临时加急任务,需紧急检测1.2万人份核酸标本,已连续工作数十小时的队员们主动请缨,迅速赶往实验室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检测任务。4月7日凌晨,在核酸检测工作中,一位队员因体力不支摔伤,队员们团结一心友爱互助,有懂理疗的队员闻讯赶来为受伤队友进行恢复治疗,特殊时期,队友们都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鼓励。面对“战友”的关爱,受伤的队员说:“领导和队友的关心让我倍受鼓舞,疫情当前我必须冲锋在前。”经过简短的治疗后,他又快速地投入到工作中。4月16日下午,上海突发极端暴风雨天气,全市黑云压境,瓢泼大雨疯狂而至,然而,为了及时完成当日的检测任务,队员们冒着大雨继续进行标本分拣转运,丝毫没有退缩。当有队员脱换防护服时,其他队员就迅速上前帮他打伞,虽然是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但却彰显了队员们互相关心、荣辱与共的医者风采。
援助期间,核酸检测队不仅负责本次对接的方舱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还对医疗团队驻地酒店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修订了“援沪医疗队生活驻地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穿脱防护用品流程等,有序推进医院、驻地酒店的院感防护工作,这一举措得到了仁济医院党委书记以及医疗队及驻地酒店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本次由市中心医院派出的核酸检测队中,4名队员均已结婚成家。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母亲,抑或是准爸爸;虽然身处抗疫最前线,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冲锋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核酸检测组中年龄最大的何三军副主任检验师,上有七旬老父亲需要照顾,下有18岁即将面临高考的儿子,疫情发生三年来,他没日没夜地坚守在一线岗位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数据检测工作。尽管离高考还有2月,但身为党员的他,深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是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接到医院要求他援沪的消息后,他丝毫没有迟疑,立即应答服从组织安排。共产党员,35岁的向慧敏主管检验师是一位6岁孩童的母亲。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她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耍,前不久,婆婆因为不慎扭伤了脚,照看孩子一度成了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但接到支援消息后,她没有半点退缩,毅然决然地坚决同意。在沪期间,每次和孩子视频时,手机里孩子哭闹着一遍又一遍地问:“妈妈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那一刻作为母亲的她再也忍不住对孩子的思念,流下了泪水。但擦干眼泪,转身她又出现在实验室。同样是一位父亲的何小亮主管检验师,是市中心医院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35岁的他,孩子刚8个月,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但接到援沪通知那一刻,他二话不说立即整装出发,在中航工业集团工作的妻子更是坚决地予以支持。队伍中最小的队员瞿正阳,今年只有26岁,但刚结婚几个月的他来不及感受新婚燕尔的幸福,便在3月下旬被派驻到我市略阳县参加核酸检测工作,4月2日刚回到市中心医院上班的他再次被医院派往援沪,他坚决服从医院安排,迅速集结在援沪队伍中……
大爱无疆,人间有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逆风而行,迎难而上,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他们用最勇敢的坚守、最温暖的守护,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援沪期间,当勇士们奋力抗战在第一线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市中心医院,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在百忙之中,时刻牵挂着远在上海的检测队成员们。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国强先后多次打电话询问队员们的生活是否有保障,防护工作是否到位,并多次勉励他们勇于拼搏,坚持争取最后的胜利。副院长吴伟及院领导班子更是不间断地给检测队成员们打电话,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
一声召唤,星夜驰援。在上海人民最需要的时刻,陕西援沪检测队尽显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不负使命,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陕西力量。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陕西省援沪核酸检测队全体队员在何三军副主任的带领下,再接再厉,风雨同舟、顽强奋斗、共克时艰,倾注全部力量,助力患者康复和痊愈,做到了“零”事故,“零”感染,累计检测26.4万人次,坚决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予的重任,用大爱铸造了一艘牢不可破的生命之舱、安全之舱、和谐之舱、温暖之舱! (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