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六届丝博会筹办情况。“第六届丝博会将于8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市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本届丝博会设置国际馆、中国馆、陕西馆、乡村振兴馆、智能制造馆、绿色产业馆6个展馆,总展示面积7.2万平方米,将全面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省(区、市)、陕西省各市(区)及企业整体形象、资源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开展投资洽谈、大宗贸易和项目签约。”第六届丝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多平说。
相比往届呈现四个突出
本届丝博会,是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之后,党的二十大召开前,陕西举办的首场大型对外开放和经贸交流活动,对推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新一轮开放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届丝博会的总体特点和亮点,可以概括为四个突出。
突出展会主题。本届丝博会紧紧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总体部署,以“互联互通互融·共进共享共赢”为主题,精心策划展览展示和各项会议活动,充分发挥丝博会开放合作和经贸交流的平台作用。
突出部省联办。本届丝博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6个部委和陕西共同主办,同时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7个部委和10多个商协会组织,共同主办相关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政策方面的沟通,又有行业领域的交流;既有经贸方面的洽谈,又有人文领域的交往,进一步彰显了部省联合办会的新优势。
突出展会结合。根据展区设置,配套设置举办秦创原论坛、“一带一路”农业贸易与乡村振兴论坛,“一带一路”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第二届碳中和西安国际论坛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使参会嘉宾既能在参展现场参观,又能在会上推介交流,真正做到有展有会、展会结合。
突出办会实效。本届丝博会设置了各项会议和活动,不仅有高层次论坛交流,还有多场次的投资促进活动和项目签约,充分发挥丝博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合作洽谈的平台作用,将务实性的做实本届丝博会。
发挥丝博会招商引资功能
为充分发挥丝博会投资贸易促进功能,成立了由丝博会执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有关厅局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项目洽谈部,构建起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项目征集筛选上,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筛选了一批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的好项目、大项目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增强丝博会扩开放、引外资的特色吸引力,助力把丝博会作为展示陕西形象的窗口、助力开放的平台、推动合作的纽带。
坚持重点产业招商。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从现代农业、装备智造、轻纺食品医药、商贸物流、高新技术、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精心筛选了143个重点推介项目,投资总额约1200亿元,编印了中英、中俄版陕西重点招商项目册。
坚持统筹联动。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各市(区)在全省统一布局下,根据各自禀赋和基础,找准市场需求与发展需求结合点,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上报重点项目超1000个。
坚持落地见效。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企业引的来、留的住,将建立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开展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督查检查,督促各市(区)落实招商承诺,把握招引企业需求,多措并举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各项要素和资源保障工作。
设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和18场重要活动
本届丝博会设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和18场重要活动,涉及经贸、能源、妇女、教育、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并将邀请外国嘉宾出席2022陕西-RECP区域经贸合作圆桌会、2022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西安)圆桌会、2022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2022中国(陕西)-韩国经贸合作洽谈会暨韩国商品展和2022国际友城产业对接会暨名优特色商品展等活动。
目前,丝博会执委会已经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家主办部委、中央办公厅等9家中央直属机构、外交部等43家国家部委和直属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等7家人民团体及群团组织、香港贸易发展局等13家行业协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96家央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发出参会邀请。相关涉外活动拟邀请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驻华使节和商务代表,英国、白俄罗斯、日本、韩国、港澳地区近40位国际商协会代表,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等近50位陕西省友城联络员线下参会。
严格落实疫情确保安全圆满举办
为确保丝博会安全圆满举办,更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此次丝博会首次设立了以陕西省卫健委分管领导任部长,12个丝博会相关厅局分管领导为副部长的疫情防控部,抽调省市疾控专家集中办公,协调指导丝博会各相关机构科学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本届丝博会要求,所有嘉宾及工作服务保障人员就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近7天旅居史做出书面承诺,提前注册陕西一码通,对所有参与丝博会人员提前排查,参会前7天内健康状况异常人员,参会前7天内有国内中高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或参会前10天内有境外旅居史人员不得来陕参会。
同时,活动期间隔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症状报告等健康监测。要求室内活动规范佩戴口罩,室外活动保持“一米线”。另外,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措施,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