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丕 通讯员 吴文兵
提起白果树沟,塘坊村的村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点赞。赞的是:如今那里白墙灰瓦、池塘荷花;绿树红花种屋前,道路整洁美无瑕。
谁能想到,半年前,那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猪圈厕所乱搭乱建、垃圾乱堆、污水乱排,雨天一腿泥,晴天臭十里。
可不是半年时间,塘坊村党支部书记罗文丰纠正了一个时间概念,32天!从3月20日到4月20日,白果树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面貌。
罗文丰口中的白果树沟是平利县广佛镇塘坊村三组,以20世纪80年代土坯房为主的老院子,建在沟里稍缓的地势上,38户151人生活在这里。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前,整个白果树沟都存在脏乱差现象。
短短的时间,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乡村建设谋划高速度
时间,在塘坊村变得真实可见,两件事在这里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头一件,是白果树沟环境整治。
曾经这里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人居环境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弱项。村庄没有统一建设规划,乱搭乱建、残垣断壁、旧房圈厕破败不堪。沟里垃圾乱堆、杂物乱放、污水乱排,村民也没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在县、镇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选择了最难的一块硬骨头,如果能把白果树沟整治好,其他地方就没有问题。罗文丰说,确定把白果树沟作为试点,村党支部仅在3月就召开了2次村民代表会、11次小组会和19次院落会。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的要求,在保留乡村风貌,突出村庄特色上,塘坊村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面子工程。
靠着不断的软磨硬泡,罗文丰和其他干部一起做通了白果树沟村民的思想工作,也打消了之前一直留在他们心里的顾虑。环境真的能改变提升人的素质。在塘坊村村委会,这句话成为每一名干部的口头禅,也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30多天,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白果树沟拆除破旧圈厕8个,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1个,清理乱堆乱放9处,改造小菜园5个、小花园7个、小果园8个,建设排污管道260米,安装路灯20个,修建竹篱笆300余米,村容村貌为之一新。另一件,是劳务公司和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从招商到建成。
同时在3月落地,这两家企业分别在塘坊村做到了实力担当。
食用菌产业示范园目前产业大棚一期工程占地100多亩,建设生产车间1个、产业大棚80个,分别种植平菇、羊肚菌和灵芝等多种食用菌;劳务公司是基于当前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导致农村劳动力输出难、群众就业难、收入减少情况下,广佛镇探索出由政府主导、村集体经济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成立了由13个村集体经济和企业合股组成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服务于农村农业产业、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派遣和家政服务。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却也是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真实写照。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每天早上,村党支部要集中召开例会,组织学习并汇总前一天工作,梳理当天工作内容。在盘清全村底子的基础上,按照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农民主体的原则,从产业就业和八项工程着手进行规划。成立了由联村领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联村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分片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意见,谋划了一批示范村创建项目,明确了建设农旅融合的长期目标和兴产业、改村容、促增收的当前任务。
产业引领 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就是做好让农村变样子、老百姓挣票子的实事。说起让村民挣票子,广佛镇人大主席王媛说,该镇支柱产业是茶饮产业,目前全镇共有茶园2.5万亩,为缓解茶叶生在茶园无人采、茶叶长在山上无人问的尴尬局面,塘坊劳务公司在各村组织农业产业服务工人370名,为茶企业和茶农提供采摘服务。
仅此一项,在今年春茶采摘期间,劳务公司为茶业公司采摘鲜叶1066斤,实现产值26.6万元,采摘工人实现收入6.9万元,劳务公司获取服务管理费1.6万元,按照股份分红,村集体经济收益1.12万元。劳务公司负责人田肇龙说,目前劳务公司除了服务农业产业,也开展了建筑服务类和家政服务类。
自劳务公司3月成立以来,累计用工3320余人次,带动380名群众务工增收,其中能够稳定就业41人,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广佛镇先行先试,以集体经济与民间经济合资的方式,注资200万元成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其中1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注资130万元、占股70%,业主注资70万元、占股30%,主要开展农业产业用工、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派遣等业务,集体经济与民间经济按股份共享收益,形成市场主体、集体经济、劳务公司、劳动力共赢的良好局面。
塘坊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就从劳务公司得到了便利。
2022年3月,安康市最大的食用菌综合种植基地落地塘坊村。该项目总投资1296万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达2000万元,预计每年累计用工超4000余人次,村民赚取劳务费将超过100万元,能极大地带动塘坊村农户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该企业之所以能在塘坊村落地,看中的就是塘坊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以及本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本土劳务公司提供的稳定劳动力保障。
食用菌企业与劳务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后,由劳务公司负责统筹全镇农村劳动力,承包食用菌企业的所有用工,让企业无用工之忧,让农村劳动力无就业之愁,劳务公司自身也盈利增收,真正实现了劳务公司、食用菌企业和农村劳动力三赢局面。
为促进塘坊村产业提质增效,该村还积极培育能人大户,今年以来新发展食用菌100亩、蟠桃400亩、魔芋300亩、蜂箱400个、林下养鸡4500只,改造高效密植茶园300亩。
乡村治理 探索新速度
20年的矛盾在一夕之间得到化解,这事儿在塘坊村人人皆知。
蔡孝军、蔡孝成和蔡孝明兄弟三人20年前因为家庭纠纷导致长期不合,三兄弟矛盾在20年时间里日益加深,他们居住的环境也给周围村民带来了影响。
今年塘坊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上干部多次上门宣讲政策,疏导三兄弟情绪,各个击破分别解开了他们心里的疙瘩,最终将三兄弟召集在一起,把小心思说开,缓解了三兄弟的矛盾,并把各自土地理顺,房前屋后扫干净,鸡舍猪圈摆整齐,改造了卫生厕所,生活生产污水集中排污。
环境美了、房子新了,三兄弟的气也没了。
必须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平利县委副书记丁进君说。
乡村振兴作为全新的战略任务,没有老路可走,没有经验可循,在不搞大包大揽、大拆大建的原则下,如何让农村发展、面貌改变,用老思维、老办法是不够的。
为此,塘坊村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采取受益者出资、政府奖补的方式,在旧房改造、连户路建设等到户项目上,实行政府补一点、群众掏一点,因户施策、一户一策,按照政府奖补60%、农户承担40%的比例,由劳务公司按照改造实用、风格融洽、控制成本的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实施庭院改造,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户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小菜园改造,全村菜园面积增加4亩多,增加的蔬菜定点输送镇机关单位和村内农家乐,既降低了单位伙食成本,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乡村治理。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思想工作做通了,工作局面就打开了。教育群众改掉陋习,倡导文明的新风尚。罗文丰说,村里把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每季度进行红黑榜晾晒、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等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同时,由组长与村上签订管护责任书,把35个公益岗进行公共区域网格化管理,定期对村内公共卫生进行清理。常态化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鼓励农户主动搞好门前屋内环境卫生,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通过内外兼修,塘坊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既有了面子又有里子。自今年3月以来,全村共实施旧房改造33户,拆除破旧圈厕12个,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15个,清理乱堆乱放29处,修建连户路1200米,改造小菜园48个、小果园37个、小花园198个,建设排污管道260米,安装路灯118盏,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短短的时间,塘坊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百亩金黄,一池荷绿;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些得益于塘坊村乡村振兴的全力推进,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发力,得益于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