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让“中国碗”盛更多延安粮

2022-09-30 13:10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让中国碗盛更多延安粮

延安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记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则在主体、在人。近年来,延安市积极扶持以家庭经营制度为基础、以商品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因地制宜探索不同专业合作模式,在耕、种、收等关键环节进行托管,破解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问题,既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担。

走进黄龙县三岔镇李家庄村的玉米种植基地,1200多亩玉米茎秆茁壮、红缨浓密,棒子饱满,成熟在即。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玉米的亩产进行测量。

每亩产量超过了860公斤,相较于往年,产量明显有所提升,增产在250公斤左右。该站站长刘宇峰说。

然而,就在前些年,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还是要么庄稼长得半死不活,要么一小块一小块地撂荒着。因为过去李家庄村地理条件相对不好,所以村民整村搬迁到了塬上居住,加之村上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因此,出现了原来村上的肥沃土地因少种少管而不能出好粮的现象,村民真是捧着金饭碗受穷、守着热灶台挨饿。

怎么办?要想粮食种得多、种得好,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得从种粮人身上想办法。因此,李家庄村决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扶持大户进行集中种植,同时采用了良种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配方化施肥、化学除草和适度高密度种植的四化一高种植新技术,平均每亩地玉米株数达4600株,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亩均收益基本可以翻番。

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玉米种植的李家庄村种植大户张小军说,原来1亩地只能收入四五百元,现在翻了番,1亩地纯收入1000元。

三岔镇在发展大户种粮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耕、种、收等环节开展托管服务,从而实现农资供应、机械深翻、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六统一,让更多粮田实现了高效管理,切实提高了粮食亩均产量。

该镇喜乐村村民李军民说,自家的玉米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租用机械不值当,人工耕种又费时费力,春耕夏管秋收都让人发愁。所以他就把自家的玉米地交给该村兴农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了。

自从我的玉米地托管以后,种播收劳动量都减轻了,产量却增加了,往年1亩地产600-650公斤,看今年的长势,每亩产量能超过700公斤。李军民说。

而这样的托管模式对于合作社来说,同样是百利无害。托管模式让合作社有活干了,有钱挣了。往年我们合作社针对散户耕作时间,大型机械一天只能耕作60-70亩地,托管以后,土地就是小片连成大片,机械的效率作用就发挥得更加充分了。喜乐村兴农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海洋说。

同样发展托管服务的宜川县玉丰圆农机专业合作社,则是通过吸纳360户农民带地入社,实现了4680亩良田的集中连片种植。

农户带地入社后,种地享受的是农机全套作业成本,每亩地能降低成本62块钱。与此同时,实现标准化作业,每亩地最少又能增产100多公斤。这样成本降低、亩均增产后,每亩地一年能多收入300元。宜川县玉丰圆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东园说。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社会化服务主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目前,延安市共培育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027户,认定粮食类家庭农场612个,全市有300多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收等关键环节生产托管或全程托管,托管耕地面积达到48.7万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领跑着延安市粮食生产向现代化稳步迈进,为全市粮食安全筑牢基础夯稳基石。(记者 刘彦 王冬)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