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援非医生余国勇:克服重重困难 践行医者初心

2022-10-21 12:15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何大龙

现年36岁的余国勇,是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骨外科硕士、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汉中市运动医学委员。今年5月,他作为中国(陕西)第37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前往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落后的非洲国家苏丹,进行医疗支援。

近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万里之外,正在苏丹进行援外工作的他,讲述他克服重重困难,践行医者初心的感人故事。

余国勇(右一)在苏丹进行医疗支援。 (受访者供图)

积极报名参加援非医疗队

“2018年初,我无意中看到医院影像科一位医生援助非洲马维拉共和国的公示通知。就想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自己也能有机会去援非,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于是,去年初医院发布援非医疗队报名通知后,我就瞒着妻子报了名。”10月18日,正在苏丹共和国杰济拉州哈萨海萨市阿布欧舍镇的阿布欧舍友谊医院进行援助工作的余国勇通过电话,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援非初心。

偷偷报名后,他以为自己尚有一双才数岁大的儿女,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肯定会遭到家人的反对。可没想到的是,他的父母和同为市中心医院医生的妻子,一致表示坚决支持。就这样,经过层层筛选、考察、面试等选拔流程后,去年8月,他到西安接受了为期半年的援非前期培训,掌握了日常的阿拉伯语和医学英语,为援助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并于今年5月中旬,跟随我省第37批援非医疗队医疗专家,奔赴地处非洲腹地的苏丹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非医疗服务工作。

临行前,他深情地表示,自己是党培养起来的医务工作者。这次选择前往非洲支援是他首次到国外援助,一定会为当地群众做好医疗服务,完成党和国家以及医院交付的任务,让“中国医生”叫响苏丹。

援助路上克服重重难关

“萨地噶,过意思几顿!”(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朋友,你最棒!)2022年7月3日,我省第37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经充分调整及准备,在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拉开了此次援外医疗的序幕。而当余国勇走进该院诊室门口,听到患者这句充分体现一批批中国医生良好口碑的话语时,顿感责任重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为了服务好骨科患者,他以加倍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克服了语言、专业知识面、医疗条件等重重难关。例如,门诊时,患者基本都说阿拉伯语,而且多为当地方言,根本无法听懂。怎么办?他便让助理将阿拉伯语翻译成英语,再进行诊治。还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努力地学习阿拉伯语。一个月以后,他便可以用简单的阿拉伯语与患者进行病情交谈;骨科是大学科,他所擅长的专业是创伤、关节及运动医学,但在这里要会看所有的骨科疾病。由此,他对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直、骨折手术后窦道流脓、关节脱位后畸形等以前很少见甚至未见过的疾病,都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病房由马厩改成,医疗设备极其落后,进行手术时随时可见嗡嗡乱飞的苍蝇。在这样的条件下,临床思维就需作以调整,螺钉长短需凭自己的经验去裁,锁定钢板无套筒等种种困难都需要克服。概括来说,就是要用最简单、最传统、最有效的办法给患者进行手术。

此外,苏丹常年40摄氏度以上的平均气温,每天数次的停电停水,满是沙尘的天气,极少的蔬菜水果品种,也都是他援助路上的重重难关。但是,即便身处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他还是以巨大的毅力,咬牙坚持下来,并在住院助理的帮助下,现已完成门急诊等手术近100台,累计诊治患者900余人次。

坚决践行援外方针

近日,余国勇在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成功开展了髋关节置换手术。让苏丹告别了只能在首都喀土穆的几家大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历史,并给杰济拉州乃至周边地区此类患者带来了花最少的费用,得到一流医疗技术服务的福音。与此同时,这次手术也被苏丹近20家媒体争相报道转载,纷纷称赞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对此,余国勇表示,自己随中国(陕西)医疗队援助苏丹开展医疗工作已整整3个多月。日日夜夜,虽身处艰苦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思念家乡的亲朋同事,但坚决贯彻“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十六字援外方针,并为之不断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留下无悔汗水,完成好各项援外医疗工作任务,一直都是自己的坚守与初心。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