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寺的始建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世界一片汪洋。东海龙王携五个龙子,优哉游哉游到汉中。刹时,秦巴之间洪水暴涨,大浪滔天,百姓纷纷逃命他去。一日,神箭手众恒怒视洪水,乱箭射入,恨不能杀尽孽龙,使百姓平安。忽然,天空飞过一只大鹏,边飞边呱呱人语:呱呱呱,破金峡;水入海,人安家。众恒听罢,心领神会,找着东方卡山大石,率众历尽辛苦,打通黄金峡。洪水东流入海,众恒射杀了龙王,活捉黑、白、乌、黄、青五条龙子,钉在巴山脚下,令它们掘泉洞,打通地下海道,造福人民,立功赎罪。圣水寺内黑白乌黄青五色泉水即源于此。
五龙凿通地下泉水虽为传说,但圣水寺内拱捧大殿的五眼泉水却是真实的存在。黑白乌黄青五色泉水像五朵盛开的花朵,紧紧的围绕在大雄宝殿周围,拱捧着威严的大殿。五泉其色各异:黑龙泉色黑如漆,白龙泉色白如玉,乌龙泉乌澄鉴人,黄龙泉金光闪烁,青龙泉清澈见底。其味也各不相同。经科学化验鉴定,各泉所含铁、硫、氮、钾、碳、磷、钙等元素和微生物也不相同。其中,青龙泉含有害物质较少,可食之。白龙泉次之。其余各泉有害物质较多,均不能食。百米之内,五泉各异,实为奇迹。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泉灵则有圣,灵泉即圣水。“五龙泉天旱而不干涸,长年涌流,抗旱救灾,泽润生民。”因而,群众在五龙泉附近修建了圣水寺。丰年贡奉,感谢庇护;荒年祈求,企保平安。
圣水寺创建何时,已难考证。寺内原有一株古桂,传为西汉萧何所值。据此,这里久负盛名已有两千多载。二山门石刻楹联:“稀有桂树两千载;奇特名贵八瓣花。”将桂树的历史、特点表叙得十分清楚。此桂除了比一般桂树花瓣多一倍外,还有一个奇特的特点是花期月余,先后怒放四五次之多。引起国内外植物学家重视。而据地方志记载,圣水寺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
圣水寺昔日亭台楼阁古朴,殿堂巍峨壮观,香火常年不断,钟鼓不绝于耳。背依的山巅上,还建有凉台亭阁。殿内的佛像,铜铁铸就,最重者达七千余斤。
抗日战争时期,圣水寺作为黄埔军校教学点,为反法西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培养了一大批热血青年。近年,东院经抢救维修后,开辟为全民抗战及黄埔军校在圣水寺办学展览,对游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圣水寺文管所在文物古建保护中做了许多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争取款项维修了圣水寺的大殿以及厢房、围墙,恢复了宏伟壮观的牌楼式大山门等。搬迁了原来设在寺内的圣水中学,并对学校部分教室进行仿古改造,将收集的石刻文物陈列展出。向游人展示古代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现文管所正在积极筹资恢复二山门及东西两侧配殿,五色龙泉之上的亭子等。经附近群众与文物管理所的共同努力,圣水寺后山上已经培育了八万三千二百余平方米的松树林,圣水寺东面一条山沟及缓坡之上全部栽种了桃树。春来松青桃花红,与平川金灿灿的油菜花相映,使圣水寺如世外桃园,天上仙境一般。而寺院内坡地经文管所几年的努力绿化,花草依坡就势,层次很强,五颜六色的鲜花争相怒放,蝶飞蜂舞,景色宜人。高大的朱柱山门与周边的修篁新笋倒映在一泓池水之中,几只雪白的鸭鹅轻浮水面,其情其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