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从“享受文化”向“参与文化”转变

2023-04-25 09:04  安康日报

通讯员 贾潇

夜幕降临,走进汉滨区江北街道张岭三局文化广场,伴随着一阵阵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舞者们统一着装,甩手、扭腰、阔步,在广场的空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排练,不断调整动作走位,这是成立20年之久的心舞飞扬文艺社团姐妹花们又在排练节目了。

从2003年14人的首发阵容到如今的120余人,心舞飞扬的团员们从被动上台到抢占c位,从扭捏害羞到自信大方,从台下观众到演给别人看,团队的文化服务产品与水准不断提升。团员们大多是50至65岁的女性,放下笤帚、脱下围裙,在照顾好家庭生活之余,她们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排练、表演节目,沉浸在艺术海洋里。

岭上姐妹花的练习生之路算不上顺畅。要照顾老人、带孩子,但团员们还是坚持不缺席。2022年,安康龙舟节文艺演出迫在眉睫,接到任务后,短短5天,为了排演好节目,团员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利用周末或晚上等空闲时间抓紧排练,40余人的花枪舞一经演出,台下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目前我们已举办了多场演出,团员各有擅长,各支文艺社团团长都是文化理事会理事,社团之间也时常借人办活动,可忙活了。炫的是原汁原味的金州风采,唱的是群众内心的声音,团员们深入到社区、敬老院进行义务演出,无报酬自愿参加演出,就连演出的服装、道具、化妆都是演员自费自备。

即便如此, 队员们主动要求上台演出的热情也是日益高涨,越学越有兴趣,越跳越来劲,历届安康春晚、龙舟文化节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每次演出时,让谁上、不让谁上、谁站c位是我最头疼的事!团长李毓打趣道。

心舞飞扬只是众多江北文艺社团的一个缩影,各艺术团破除门户壁垒,开展文化走亲,积极走出去,高兴迎进来,不断参加技艺培训、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与情感,逐渐凝聚成为一个文化大家庭。

一批又一批原创节目自这里诞生,走进各地文化阵地,大合唱、三句半、广场舞、柔力球、腰鼓各支艺术团各展所长,表演热情不断被激发,演出水平也不断提高。流动性极强的文艺轻骑兵,争先走上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时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出层出不穷。各类艺术团各展所长,表演形式丰富,演出贴近生活,台上演得尽兴,台下看得开心,一派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可喜局面。天姿艺术团创作的小品《和谐社区》、群口快板《安康的环保靠大家》、汉调二黄艺术团乔金峡创作的歌曲《歌唱好时光》拿手好戏层出不穷,接地气、聚民心的文艺作品既符合大众审美,又为乡亲们送去了欢乐,赚足了人气和口碑。让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创文、防疫以及各类法律法规宣传等常态化的宣传引导活动中,也都少不了团员们的志愿力量。大家深入社区,走街串巷,为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构建和谐社区,不遗余力地奔忙着。在团员们独有的文化亲和力之下,群众被教育的不适感一扫而空,谈笑间矛盾问题迎刃而解,畅通了党和政府同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江北街道激发文艺团体活力,融文化于表演,融文明于环境,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也为解决基层矛盾突出、社会化力量参与不足提供了有益探索,真正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江北街道办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文化理事会发展思路,以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整体提升,规范服务为原则,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民间艺术团组建工作。广泛吸收文化人才,积极创作编排、完成作品审核,落实场地衔接,破除节目荒难题。至今已成立34支艺术社团,实现辖区村(社区)全覆盖,艺术团成员达1200多人,专场演出年均20余场。

此外,江北街道办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为文艺骨干、文艺社团专班培训。从分散到联合,从业余到专业,从输血到造血,一拳打破了以往政府包揽的服务格局,实现了全办一盘棋,推动履行社会责任、统筹社团资源。同时,江北街道办不断完善 点单式服务,理事会深入群众,搜罗身边的好人好事和群众的建议作为节目创作的思路和素材,培养创作骨干,让老百姓写自己身边的事,拓宽艺术形式,实现需求与现实的有效对接,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

如今,从隆冬到盛夏,悠闲地坐在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下,观看一场由友邻乡亲带来的文艺演出,已成为江北人的惯常选择,也有越来越多观众从享受文化向参与文化转变,从台下走到台前,充分释放着他们的文化激情和活力。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