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石泉:“桑文旅”织就富民路

2023-12-06 10:01  安康日报

航拍沧海桑田

通讯员 陈杰 严晓鹤 文/图

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是丝路之源印证文物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地,自古就是中国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有着悠久的兴桑养蚕历史。石泉蚕桑产业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的长足发展,产业规模连续十四年雄踞全市、全省、西北五省第一。全县桑园总面积7.6万亩(含优质桑园5万亩),养蚕农户近1万户;拥有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4个;石泉蚕丝、石泉桑蚕茧获得国家地标产品,石泉蚕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桑叶全粉、(桑叶)鸡蛋通过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天虹牌蚕种、鎏金蚕牌蚕丝被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2022年全县养蚕发种72919张,蚕茧产量3318吨,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18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人均增收8300元,在十三五期间,全县3460户农户通过蚕桑产业脱贫,现有1374户脱贫户从事养蚕,年养蚕5200余张,收入937万元,人均增收3100元。蚕桑产业成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支撑产业和生态富民优势产业。石泉县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聚合要素谋发展

多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蚕桑作为主导产业常抓不懈,紧扣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发展定位,抓住蚕桑产业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覆盖广特点,聚力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心谋划产业一盘棋。编制《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蚕桑产业规划为四大功能区,并协同推进发展,制定出台《石泉县蚕桑丝绸产业链发展方案》和一图五单,健全链长牵头+专班推进+清单管理+政策配套+督考问效的推进机制,构建起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培育为一体的蚕桑产业体系。

政策撬动发展积极性。始终坚持资金配套、政策引导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金奖补投、争取项目重点投、风险金保障投、养蚕保险风险投的多元投资推动,每年筹集整合各类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蚕桑产业建设发展,采取创新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贷、企业应急纾困基金等措施,全力支持蚕桑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信心。科技支撑全链提质效。成立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运用专业技术干部力量,从蚕种质量把控、蚕桑技术推广、新型技术探索等方面久久为功,不断提升蚕桑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技术干部+外聘技术专家+村级产业指导员形成包镇联村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蚕桑技术入户转化提供机制保障。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创建了省级蚕桑试验示范站,并联合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组建石泉蚕桑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人才培育、文化研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示范引领促提升

结合县域蚕桑产业规划布局,石泉县积极打造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带动全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四区一心功能布局,以池河等6个蚕桑重点镇为核心,实施高效优质蚕桑基地提升、蚕桑多元融合发展等五大建设工程,通过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聚投入、产业集群发展和功能集合构建,聚力创建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先进技术推广、现代装备应用为手段,以智能化小蚕共育、省力化大蚕养蚕技术为重点,探索形成了现代省力节本综合养蚕技术的石泉模式,将传统的养蚕时间从28天减少到18天,实现了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和蚕茧品质、蚕农效益双提升。打造智能化小蚕共育示范点20个,培育30张以上适度规模养蚕工厂140个,推广先进蚕桑机械设备6200余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千家万户生产组织体系,建立了蚕桑产业风险金+保底价收购+养蚕保险风险保障机制,探索了项目资产+权属村集体+有偿使用+合同管理长效监管机制,辐射带动蚕桑产业户1万余户,培育壮大了一批蚕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职业蚕农。

融合发展求突破

石泉县聚焦蚕桑+文章,形成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种养发展模式,从桑园亩均效益上做文章,探索发展桑-蚕、桑-叶、桑-果、桑-禽、桑-粮、桑-菌等复合经营路径,推广以桑园套种、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等为主导,实现了桑园立体种养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开发蚕桑功能产品。以蚕丝制品为主导,成功开发形成蚕丝睡衣、丝巾、蚕丝被、蚕丝毯、蚕丝枕等产品10余个;以开发蚕桑功能食品及保健产品为主导,研发富硒桑叶茯茶、桑叶全粉、桑叶素饼、紫云庄园牌桑葚酒等蚕桑食饮品20余个,生产的富硒桑叶蛹虫草代餐粉获得国家专利,品牌营销反响俱佳。

推动桑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塑旅寻突破,相继建成石泉县蚕桑文化园、池河镇金蚕之乡展览馆、鎏金铜蚕出土地、鎏金铜蚕文化孵化中心等文化景区,并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以蚕桑特色产业+康养休闲旅游为主题的池河中国金蚕小镇建设,聚力做好生态+文化、三变+三联、政策+项目三种加法,成功打造醉美桑海乡村明星农旅融合示范区,实现了桑园变景区、旧宅变民宿、农民变股东的美丽蝶变,实现桑旅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共吸纳全村1600余人融入产业链,带动村民人均增收86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6万元,走出一条推窗见景、开门迎客、就地转岗、居家经营的蚕桑+文旅特色双产业增收之路,池河镇明星村荣获国家AAA景区和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每年举办一次石泉蚕桑文化旅游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每周末晚定时在秦巴风情园演出汉代鎏金铜蚕历史文化的大型实景剧;建成研学基地3处;研发鎏金铜蚕文创产品20余种;原创的石泉蚕桑宴获评中国名宴。实现了蚕桑产业三产融合、三位一体、三生同步的融合发展格局。

石泉县借势鎏金铜蚕历史文化内涵,唱响金蚕之乡、丝路之源文化品牌,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将传统产业插上现代化发展翅膀,加快蚕桑产业与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发展进程,全力构建县域蚕桑产业新业态,谱写出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