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沉淀在天汉山水间的红色记忆

2021-06-03 12:26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衡俊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汉中是一块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祖国振兴和繁荣、汉中建设和发展,一大批优秀天汉儿女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赞歌,树起了一座座璀璨夺目的历史丰碑。

5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郑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重温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刚走进展馆,首先看到了碑上的七个大字——“陕南红了半边天”。这句碑文出自一首传唱于川陕之交的红色歌谣:腊梅花开三二年,徐向前领兵进巴山,一仗打到汉中府,受苦人民心欢喜,陕南红了半边天。

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败,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来到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两年4个月的时间里,紧紧依靠川陕边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

纪念馆由序厅和三大展区组成,主要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革命活动的部分实物、史料和图片。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开始从第一展厅参观。聆听着一句句深情讲解,凝视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烈士使用过的器物,时间仿佛回到了革命烽火燃遍天汉的峥嵘岁月。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也使陕南燃起了星星之火,给汉中热血青年指明了革命航程,天汉大地涌现出陈锦章、何挺颖、陈浅伦等伟大革命先烈。他们不怕牺牲、坚决斗争,为深陷苦难的汉中人民付出鲜血和生命。驻足展馆中央,环顾四周展品,目之所及不是一个个冰冷的物件,而是先烈们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之情油然而生。

据史料记载,从1932年12月到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达到了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特别市的苏维埃政权。其中在陕南地区建立了陕南、宁强、阳平、勉县、南郑5个县苏维埃政权,包括治所在川北的赤北、红江两个县在陕南的管辖区域,陕南苏区共有22个区、镇,95个乡,320个村都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红军颁布土地法令、开通红色交通线、组织陕南战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大局,真正让“陕南红了半边天”。

在第三展厅,血染西河崖的悲壮故事令无数参观者泪目。1940年2月的一天,巴山游击队最后的20位英勇顽强的战士,与数百敌人血战到弹尽路断,王娃、山王爷、马夫等9位战士从南郑县碑坝区西河崖纵身跳下。历史久远,9位烈士真正的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烈士英魂如巍巍巴山,他们的革命精神与青山长存、与日月同辉,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