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梅兴礼
镇巴县平安镇地处大巴山腹地,辖7个行政村。面对辖区产业弱、小、散等现状,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全面深化以各党支部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党支部+”产业发展之路,将党的力量挺在产业发展最前沿,以党建引领产业大发展。
从无到有的“有效破解”
2017年,42岁的谷梦林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成为了当地一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俊宗农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现在村上要发展产业,群众要致富,需要人来和企业商量具体事儿,我原本就是村上的一名党员,就让我来牵线搭桥吧!”谷梦林说道。
作为发展产业第一批“党支部+”的实践者,两河村党支部率先将企业发展和产业帮扶有机融合,于2016年依托当地贤锋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庆农牧有限公司发展特色养殖和中药材种植。该村积极协调公司与农户实行订单种养、技术支撑、保价收购,有效帮助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吸收40余名群众到企业务工,当年即解决了本村长期无支柱产业的难题。
在两河村“吃第一口螃蟹”的时候,其他村也撸起袖子较着劲!老庄坪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批吸收社员82户,为贫困户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形成“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桑园坝村党支部动员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为全村124户群众无偿提供资金,一并入股恒业志绅实业有限公司,企业向农户保底分红3年,有劳动力的农户同时进入企业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形成了“支部+致富带头人+企业+农户”模式……
在党支部带动下,各村产业的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实践发展中的“自我破解”
在该镇蒋家岭村换届选举完成后第一次党支部会议上,当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宣布“高山药材、矮山茶”的产业布局时,与会人员感到惊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时无任何支柱产业以及多山多沟的村情实际。
从零起步,何其困难,但对肩负带领村民发展重任的村党支部来说,是必承之重、必担之责。经过反复地答疑解惑,新的思路提出后,得到村党支部通过,正式成为该村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他们而言,在“党支部+X”这道方程式中,“X”是产业布局、发展规划。
类似的,还有该镇陈家岭村。该村党支部正牵头带领合作社、农户流转土地,大面积发展中药材种植,在“今年种大黄还是白及”的问题上,开始采用大数据市场分析,让数据为产业定调,用“大数据”思维实现产业的科学化发展。一个小小的村子开起了门户网站,支部书记带头做电商,让“互联网+”成为撬动起村民致富增收的“杠杆”……
孕育而生的“全新破解”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然而在平安社区的袋料大棚里,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村民们一边喜滋滋的看着前不久种下的羊肚菌露出细嫩的芽尖,一边聚精会神地聆听合作社负责人的讲解。
企业与村民的“激情”碰撞,并不是偶然,而是该镇以党支部为枢纽,大力发展“经营主体产业联盟”的必然。
随着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农业园区想扩大生产规模,却不知道往哪里发展;新的经营主体想布局产业,却不知如何下手……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平安镇搭建起“经营主体产业联盟”交流平台,通过透明化镇域内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各村党支部根据自身情况自由连线,实现产业发展的精准匹配。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镇12家农业经营主体与全镇7个村以及643户群众达成合作,累计发展种植业基地面积5000余亩,带动贫困户729户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该镇针对辖区部分合作社、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缺乏规模、包装、宣传,线上线下销路不畅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支部联创、产业联建、就业联盟、产品联销模式,为村发展、户增收搭建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
潮起正当时,风劲好扬帆。“党支部+”产业发展,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致富增收,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如今,一幅党旗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在“楮河之源、平安之乡”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