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镇安红光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2022-11-11 10:20  西北信息报

观察时代之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角。解析时代之变,可以透过一个个乡村看发展。

近日,笔者穿山越岭,来到地处北阳山深处海拔1200多米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在一片片田野、一坡坡牛羊、一阵阵欢笑中,寻找这个昔日贫困偏远回族村庄蜕变的缘由。

大道进村庄

山高气寒,是为高山,地海拔1200多米的红光村名副其实。

从县城出发到村子近两个半小时车程,全是蜿蜒曲折的道路。

来到村民王明亮家时,51岁的他正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身后是并排矗立着一栋漂亮楼房和一座土木结构的瓦房,默默讲述着这个家庭的变化。

王明亮告诉笔者,过去红光村是远近有名的穷村,穷的原因一个是路难走,一个是水难挑。“16岁时我第一次背洋芋到集镇上去卖,一趟走20多里,一来一往大半天时间,80斤洋芋只卖了三块四角钱,吃水要到1里外的水井去挑,用水量大的时候还要起早排队,半早上挑两桶水。”

1995年,红光村启动了通村路修建工作,王明亮内心无比激动:“盼了多少年才盼来修公路,村里男女老少都很激动,大家一起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干苦干2个多月,终于打通了入村的土路。”

2006年,村上抢抓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政策机遇,将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2018年,通过实施通村道路提升工程,硬化了另外一条直通村内的水泥路公路。再后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红光村硬化了通组路、院落路、入户路。

在修通致富路的同时,村民的饮水不便问题也逐步得到了有效解决,村上先后寻找了多处水源,建设了干净的蓄水池,为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往昔吃水人背肩挑的日子。2017年,红光村还拉上了网络,群众通过上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产业遍地兴

通村路修好了,日常吃水便捷了,红光村的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夕阳下,回族村民魏正宏坐在山头静静地看着山下的房子与牛羊,心里踏实而幸福。“我养了5头牛、30多只羊,再加上栽了10多亩烤烟,收入还是可以的。”谈起自己发展的产业,魏正宏侃侃而谈。

红光村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肥力差,发展规模化种植难度较大,但境内北阳山千亩天然牧场,牧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天然优势。红光村依托这一优势,先后在村内新建牛羊圈舍54间、改造圈舍96间,建设标准化青贮池56个,村“两委”干部引导村民养殖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莱等3个品种牛1200多头,养殖白山羊1700多只,带动了全村260多户群众发展养殖业。同时,在畜牧产品的加工销售上,村上的俊翔公司注册了“伊兰妹妹”等商标出售本地牛肉干,吸纳本镇抖音、快手网红主播3名,带货销售肉食品,形成了牛羊肉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产业链,2021年仅养殖业一项人均收入3000多元。

红光村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之外,还注重打造劳务品牌,结合民族实际,创立了“安业清真”劳务品牌,全村800多在外务工人员中,仅在西安开办民族餐饮门店的就有130家,从事清真餐饮行业的就达5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突破千万元。

“我们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产业,让他们持续增收有保障,实现了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0800元,今年我们村上还种了300多亩烤烟,预计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云学说。

村容变漂亮

去年9月以来,红光村开展路面整修、厕所革命、庭院改造、村庄清洁行动战役全面打响,红光村村民马正明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过去的红光村,看上去可没现在这么让人舒心。”马正明是个爱干净的人,但环境卫生跟不上村子的发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改变的契机很快就来了。

红光村以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围绕“六清、六治、六无”三个重点,从村委会周边入户,全面清除脏乱差,扎实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马正明积极参与。“不仅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我还动员左邻右舍一起干。”

如今,除了人居环境整洁,该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设置垃圾点收集点20个、垃圾收集桶110多个、垃圾收集车1台,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振兴劲头足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红光村认真落实“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在村内实施片区化治理,在片区内开展常态化评比晾晒活动,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同时,也激发村民参与建设家乡的热情。

傍晚,红光村基层社会治理超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马博家获得‘卫生星’,可以兑换一桶食用油。王付强全家获得的‘上进星’,可以兑换一袋大米。”

村民的积分来自评比,由片区党员牵头,组长片长负责,评比的标准就是村民日常参与村庄事务、环境整治美化、弘扬传统美德等行为表现。通过评比晾晒、积分奖励,村民“主人翁”意识逐步树立,争先进、做榜样的人多了,相互比、互相学,共创文明和谐美丽的文明新风在红光悄然形成。

今日红光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凝聚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合力和振兴人气,在由小康村向乡村振兴示范村转变、发展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群众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红火。

通讯员柯贤喜辛恒卫

点击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